【三下乡】人生非如意,唯有诗墨伴——记政治与历史学院薪火宣讲团遇“龙河才子”陈学初老人
通讯员:张颖(文/图)
2017年7月11日,政治与历史学院薪火宣讲团志愿者赴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进行时政知识宣讲。一支笔、一个本子、一瓶藿香正气水,这便是志愿者们徒步于龙河镇大街小巷的所有装备。
“爷爷您好!我们是长江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可以和您聊会儿天吗?请问您对时政了解多少呢?”“我对我们的‘一带一路’是很自豪滴!”“那您对‘一带一路’了解多少呢?”“听说‘一带一路’经过很多国家啊!什么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还有我们国家的高铁也很厉害,一直都是出口的。”老爷爷用一口重庆话与志愿者交谈着,就这样薪火宣讲团的志愿者们与爷爷的对话开始了。
从与老人的对话中志愿者们了解到眼前的这位老爷爷便是人们口中的“龙河才子”陈学初老人,已经七十岁的陈学初老人依旧一头黑发,看起来五十岁出头的样子,似乎岁月对他格外宽容,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据了解,陈学初老人自1972年于《重庆日报》发表文章《小林》后,曾多次发表纪实小说、诗歌等,重庆作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间断过给老人送刊物,老人的书法也是笔精墨妙。除了文学底蕴特别深厚之外,老人会自己制作笛子、吹笛子,年轻时还会打篮球。
因为家庭原因,陈学初老人在高考上线的情况下没能去读大学,而是回家种田,机会的错失导致老人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如此多才多艺的老人现今只在农村过着简单的生活,靠着一点小生意为生。说起没有读大学这件事,陈学初老人说自己并没有太大的遗憾,老人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司机,老人觉得文学只是个人爱好,因此并没有培养儿子在文学方面发展。老人还说道,对自己的老伴有所亏欠,自己年轻时很潇洒,家里的农活都是老伴在干,很感谢她。交谈的最后老人说,我从来不相信命运,但经过几次失败后我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即使命途多舛、怀才不遇,陈学初老人依旧乐观,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继续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便是陈学初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使饱经风霜、依旧笑对人生。
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志愿者们深入农村,将时政传播给农民,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听到了更多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把自己的收获传递给更多人,这便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news/35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