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13:30,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学术论坛之分论坛四“聚焦高质量的儿童发展与社区家庭共育”在温州大学岩松堂白鹿厅举行。分论坛由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李晓燕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姗泽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范洁琼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婷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讲师田方博士,湖州师范学院讲师王英杰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武建芬博士和上官小芸博士,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老师。本次分论坛聚焦“高质量的儿童发展教育”,开展了多方面、全方位的研讨与交流。
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李晓燕教授主持会议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姗泽教授作了题为《论信息化环境中儿童健康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的主旨报告。李姗泽教授讲解了信息化环境和儿童健康发展两个概念,指出信息化环境是以高速宽带网络技术为特征,在统一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的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的体系。儿童健康发展指的是儿童成长杂志、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而完全良好的状态。李教授随后分析了信息化环境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也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诸多挑战。主要有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信息化的环境使儿童健康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教学的根基发生了改变;第二个挑战是信息化环境使得儿童健康发展所依托的,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和学习经验积累的方式被动摇;第三个挑战是信息化环境使得儿童在健康发展中,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关系与合作更为紧密。紧接着,李教授谈了我们对信息化环境中儿童健康发展挑战的应对。主要谈了四个应对方法:一、加强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的研究。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当中对真实世界探索和学习、经验积累的原始方式。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建立联系的原始方式的尊重与维护,促使儿童健康成长。三、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四、为儿童创建更安全的数字空间。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姗泽教授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作了题为《母亲过度控制和幼儿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的报告。李教授主要从内化问题的概念、引发内化问题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对母亲过度控制行为的不同看法、师幼关系这四大方面同参会人员做了相关介绍与阐释。
在实验中,李教授的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亲子互动上,通过折纸活动,利用SCBE工具来评测孩子的社会能力。最后,李燕教授指出母亲的过度控制会正向预测幼儿的内化问题,而社会行为在母亲的过度控制和内化问题中起到中介作用。李燕教授的观点给我们如何改善母亲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范洁琼博士作了题为《家庭环境与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报告。范博士首先介绍了学习品质相关的研究背景,指出学习品质的概念是儿童在活动过程当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随后范洁琼博士针对凯恩的五大结论和Li-Grining及McDermott的研究数据作了相关介绍,指出早期学习品质较好的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增长也更快。她在其后的报告中提到补偿效应和累积效应,指出补偿效应反映的是有较多早期行为问题的孩子,如果幼儿可以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那么之后的学业发展也会非常顺利;累积效应是指早期学习品质较好的孩子,其学业发展就会较好。而学业发展好又进一步促进了他的学习品质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最后,范洁琼博士指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早期学习品质有一定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情感与关系在儿童的早期学习品质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范洁琼博士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婷博士作了题为《家庭教养质量对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的评估研究》。该报告主要分为五方面:研究背景与选题,父母养育压力理论,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基于研究结论,刘婷教授强调当我们对于农民工子女家庭进行家庭干预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在家庭的教养质量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在家庭的教养质量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家庭入户,指导父母对婴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婷博士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田方博士作了题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数学环境对儿童早期模式能力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主要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以及教育建议等五个方面开展。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早期模式、能力的关系;家庭数学环境与儿童早期模式能力的关系;家庭数学环境各因素对儿童早期模式能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对象选取了陕西省西安市的四所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家长。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模式能力。基于此,田博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呼吁家长重视儿童早期模式能力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不同类型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儿童模式经验的延伸。二、为儿童探究,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模式探究活动,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模式、探究模式;引导孩子进行有关模式内在规律的解释和讨论。三、鼓励幼儿在模式活动中进行多元表征,促进他们对于模式的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田方博士作报告
湖州师范学院王英杰博士作了题为《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的报告。本次报告主要探讨了母亲养育压力与孩子焦虑、孩子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王博士提出了三个假设:母亲养育压力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焦虑;亲子冲突可能在母亲的养育压力和孩子的焦虑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母亲的正念水平或者正念的特质,在中介模型中可能会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结果基本符合假设预期。王博士指出,本次研究意义在于发现了母亲在对抗压力时的正念调节作用,认为通过心理暗示和环境激励可以帮助母亲更好地平衡矛盾,对抗压力,进而支持孩子的良好发展。
湖州师范学院王英杰博士作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武建芬博士和上官小芸博士作了题为《4-6岁幼儿园风险评估与其冒险游戏水平关系的研究》的报告。在研究问题中,武博士主要研究了冒险游戏的困境,从风险评判能力角度体察幼儿发展的现实思考及在安吉游戏中看见幼儿冒险能力的研究。研究对象指向杭州市两所开启安吉游戏的幼儿园的小朋友。研究方法是创设低中高三类冒险等级,供幼儿选择挑战。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幼儿对外界风险识别的准确度越高,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冒险的水平越高。讨论中她提出大班冒险水平高于中小班,男孩高于女孩。武博士提出,在未来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通过扩大工具差异,控制无关因素,选取更丰富的变量来进行幼儿冒险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武建芬博士作报告
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作了题为《视野共融模式下的家庭教育实践》的报告。宋青园长首先解读了“视界融合”的内涵,即家园在教育观、幼儿观、家园合作观方面相互融合、逐渐一致。随后宋园长介绍了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为通过策划、参与、评价,鼓励家长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宋青园长指出,我们应以世界融合为特色的家园合作实践、以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观念融合。宋园长同我们分享了其所在幼儿园促进观念融合的方式,即依托互联网云教育、公众号平台支持家园共育;以多样化的家长协作共育渠道,促进行为的融合;组建“艺起来”家长艺术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以家长助教或者艺术助演的形式,参与幼儿园、小社团艺术活动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艺术节等,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幼儿艺术素养。最后,宋园长提出,要想使幼儿园获得良好收益,必须从制度化、科学化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家园合作工作的并行机制。
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作报告
结语
本次分论坛聚焦于“高质量的儿童发展教育”。八位专家的报告既有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对操作性测评工具开发的研究;既有对宏观时代背景下儿童发展挑战的思考,也有对微观家庭环境下母幼关系的探讨;既有对幼儿园育儿工作的研究与建议,也有对家校合作新形式的开发与拓展。相信这些多维度多视角的报告,能对我们构建美好童年生活的新时代学前教育质量观再认提供深入思考的源泉。
http://www.dxsbao.com/news/4235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