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学子探访竹编老人:把技艺传承下去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我国竹编工艺历史悠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竹来编织器具存放物品,它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艺术以竹子为原料,精制成各种类型的工艺品,其独特的构思、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堪称世界一绝。
为了更好学习和了解竹编文化,感受中化传统文化的精髓,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新桐小组于7月15日前往雅安市上里古镇,探访丛林深处的竹编技艺传承人杨树发老人。
一进屋,老人便拿着各式各样的竹编工艺品迎了上来。 小巧玲珑的精灵球、栩栩如生的蚂蚱、精美的手环……这些无一不使队员们感到震撼,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惊叹,打心眼里佩服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爷爷!爷爷!这个好漂亮,您可以教我吗?”“不不不,爷爷,爷爷,我想学这个……”队员们指着桌上摆放着的工艺品七嘴八舌地说着。
“好好好,一个一个来,只要你们想学,我就教你们!”爷爷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只不过在学之前,你们必须得跟我去山上砍些竹子,没有原材料可编不起咯!”
说干就干,队员们拿着斧头就随爷爷上了山。爷爷一边破竹,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准备竹条啊,是最艰难的步骤。最细的竹条只有0.25毫米宽,和人的头发丝差不多,较为常用的宽度也只有1至1.5毫米。”人多力量大,不多一会儿,竹条便准备得差不多了,队员们抱着一堆“战利品”回到了爷爷家里,准备学习编竹编。
竹编是门辛苦活,如果说从破竹到劈竹条,要的是力气,那么从编竹到完成,要的则是耐心。
“爷爷,您看是这样的吗?”新桐小组中的一位队员拿着一个初具雏形的竹编认真地问道。“呵呵……不是的,你看你这里编错啦,这里该是一按一压,纹理自然就出来了!”爷爷手把手地教着他说道。
“大家别慌,慢慢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在爷爷的鼓励下,大家卯足了劲编,但编出的竹编却始终不成样子,要不是这儿不会了,就是那儿编错了,大家都不禁感叹道:“哎!这竹编是看着简单,实际编起来却困难得很啊!”
“大家快过来,我告诉你们啊,这编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网状编法、弧形编法、八边编法等等,这些对你们这些从未接触过竹编的人来说的确很困难,下面我就来教你们最简单的四边编法,相信你们一定会学会的!”
爷爷的话又唤起了大家学习竹编的信心。大家围坐在爷爷身边,爷爷编一步,大家就学一步,这四边编法确实容易许多,很快,大家便编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工艺品,虽然略显粗糙,但大体上的样子还是有的,队员们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些工艺品,一根竹子,破成千丝,变成工艺品,原来真的不是魔术!
当队员们沉浸在竹编完成的喜悦中时,爷爷却在一旁叼着烟斗,心事重重地望着远方。
“爷爷,您怎么了?”
“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咯,你们会的我们不会,而我们会的,你们也早已抛得一干二净了!”爷爷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十几岁就开始编竹编,已经有五六十年啦,哎,我已经老了,编不动了,现在这东西啊,是没有人会关心的咯!”
望着爷爷单薄的背影,大家都没有说话,但心中却早已百味杂陈。爷爷很担心,担心他的手艺没有人会继续传承下去了,更担心中华传统手工艺就此没落。
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爷爷用一生守护着他所热爱的竹编,他用一双灵巧的手,编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而这门美好的艺术,却正在被人们所遗忘,这该是多大的悲哀啊!
愿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愿我们的竹编艺术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据悉,新桐小组将会在后期开设竹编艺术课堂,持续关注竹编艺术的传承情况。
作者:胡心悦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
2017年7月15日
http://www.dxsbao.com/news/43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