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白牛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行动
7月9日下午我们一行八人抵达白牛村,村委会的金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白牛村的历史以及电商发展的历程。通过金书记的介绍我发现十几年前的白牛村村民会选择当时刚刚兴起的电商行业,并将这个行业发展壮大,既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
民国时《昌化县 志》有载:“山名箕山,山体四面如削,山顶平坦,形如铁砧,又名铁砧坪。山顶原建有寺庙,现废。庙前有七井,水清见底,奇旱不涸”。山脚有龙潭坑溪,溪旁是杭徽古道。洗耳滩则在白牛村,为晚山下昌化溪的一块溪滩,又叫许由滩。而白牛的地名是因为巢父牵白牛饮水而得。
清朝至民国时期,徽商一直在中国商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徽商大多来自皖南的屯溪、歙县、休宁等地区,他们出生贫寒靠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外面闯出一番作为。而徽杭古道是当时他们背井离乡踏上创业之路的主要通道,皖南山区是典型的丘陵地貌,虽然有新安江直通杭州但是江绕山向东,时急时缓不利于航运的发展。因此货物商户的往来,都是通过河运至白牛,然后在此码头卸货通过路运进如皖南地区。
白牛的名气因往来的商客而为人所熟知,白牛的经济也通过给往来的客商提供服务而发展,白牛的人的眼界和思维也被往来的客商所拓展。那时的白牛河来来回回游动的不是鱼儿而是一艘艘载满货物的船,码头上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商人站在船头从容指挥,民夫肩挑背驮,井然有序的从船上卸下货物。鼎盛时期,白牛桥渡口每天都有将近三四百艘的货船在次停靠,倚靠白牛桥而建的街道也是十分的繁荣,店铺林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白牛桥下的渡口也逐渐的凋零从抗战时期的每天停靠一百五十多艘货船,到新中国每天停靠货船三十多艘,直到今天桥依就矗立在这,但是当年来来往往的货船却湮灭的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百年的变迁白牛村不在是一个货物运输的中转站,虽然当年来往于白牛的货船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白牛村的人依就通过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使白牛村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淘宝第一村,全村坚果销售额高达四个多亿,吸引了97个国家的人不远千里的来这里调研学习,不仅让全国的人们重新认识白牛村,还让白牛村的成功享誉海外。
时代的发展如那不停向前的车轮,不会因一个地方的辉煌而暂停,也不会因一个地方的败落而加快。白牛村的发展也是起起伏伏,这十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坚果类电商也随着科技的发展遇到了它的瓶颈。卖货的平台日益增多,直播带货的分流以及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白牛村的年销售额从高峰时的四个多亿下降到如今的三个多亿。遇到这样的多变大环境,村党委带领着白牛村的人们积极探索,疫情期间在镇领导的带领下改善生态,提升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度。
变得是时代,不变的是一代代的白牛
http://www.dxsbao.com/news/461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