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那么该怎样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么?
1.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力。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二三线城市急需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民营中小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区锻炼成才,步树立起“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职业选择策略,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http://www.dxsbao.com/news/51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讲团于兰陵一中开展了“沂蒙精神进校园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和5班团支部分别于新泰市、蒙阴县等地区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
徐晗 任娅楠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让非遗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滨州小分队于滨州市河南张村开展了“寻非遗泥塑火种燃文化传承之光”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近距……
张佳慧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增强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红韵志愿宣讲团于德州市市中街道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凝聚社区力量”宣讲活动。活动开始,……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绿色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2月23日,聊城大学与环境学院2024级7班团支部在焦裕禄纪念馆开展了“传承焦裕禄精神聚力绿色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同学……
杜彦硕 解梓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让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红韵志愿宣讲团于淄博第六中学开展了“悟延安精神铸时代担当”宣……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积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全国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泰安小分队于山东省泰安市举办了“传承泰……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让知识跨越地域的限制,走进更多学生的生活,同时也为了给志愿者们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奉献社会的平台,切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劳动观念……
袁冰清 解梓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