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多地土壤墒情明显偏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连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抓好农业减灾,加强农业生产统筹调度,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全力减轻高温干旱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不利影响。
对重庆而言,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当前正值全年粮食丰收“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必须想方设法降低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失,坚决打赢粮食丰收保卫战。即日起,重庆日报将开设“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专栏,反映各地区各部门用足用好现有水源,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新品种研发,加强抗旱技术指导,适时组织改种补种等工作举措和成效。
持续的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对重庆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做好应对,守护粮食安全?8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委及部分区县采访获悉,我市通过畅通跨区作业通道、蓄留再生稻、抓晚秋生产等措施,全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
农历处暑,长寿区葛兰镇天福村葛福农业合作社,随着农机声声作响,不到20分钟1亩水稻便收割完成。
“考虑到高温天气,区里畅通了农机跨区作业的绿色通道,让不少外地农机能够顺利进入,确保稻谷及时收割。”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培林介绍,得益于此,他今年种植的450亩水稻已大部分收割完成。
长寿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人士介绍,通过畅通农机跨区作业通道,已有600余台外地联合收割机进入该区开展收割工作。截至目前,长寿已完成机收作业面积25.4万亩。
“当下,我市低海拔地区水稻、玉米已开始大面积收获,全市正加强农机装备和社会化服务队伍调配,抢时抢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玉米收获超八成、水稻收获已超四成。
还未收割的粮食作物,正遇上高温天气,应如何应对?“可以采取覆盖栽培、抢灌‘跑马水’、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喷施抗旱剂、利用现有水源窝灌补水等农艺措施,降低旱灾损失。”该负责人称,市农业农村委将同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紧密合作,强化监测预警,积极合理调配现有水源灌溉受旱作物,适时开展抗旱增雨作业,并派出技术指导组开展田间蹲点指导。
一方面是减损,另一方面是增补。开州区竹溪镇平溪村今年新增了1000多亩再生稻。“目前全镇蓄留了3000余亩再生稻,为了保障稻田不缺水,我们还新修了堰渠。”竹溪镇镇长张家红说。
早秋粮损晚秋补。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后,今年我市尤其重视晚秋生产。“在往年基础上再扩种50万亩秋马铃薯,新发展50万亩秋菜,因地制宜发展果园套种等模式扩大秋红苕、秋荞麦等晚秋种植,筑牢全年粮食丰收最后一道防线。”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充分准备种子、肥料、农膜和柴油等农资的调剂调运,引导农民雨后及时蓄水、翻耕空闲田土,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晚秋生产工作。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的同时,我市还将全力保障“肉盘子”“菜篮子”的稳产保供。如在生猪方面,落实良种更新、贷款贴息、屠宰加工奖补、保险补助等政策;渔业方面,合理调水、及时补水,加强水质调控,适时适量疏捕,减少水体负载,确保安全度旱;蔬菜方面,加强对重点蔬菜基地生产供水保障,充分利用设施大棚、作物行间等遮阴地块,尽快播种瓢白、小白菜、苋菜、生菜等速生叶菜,确保今冬明春蔬菜稳定供应。 (记者 苏畅)(来源:人民网)
http://www.dxsbao.com/news/512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