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任重而道远,只有对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进行准确的评估,了解译介受众的需求,结合译介效果的反馈,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才能获得较好的译介效果。笔者以残雪作品为例,从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两方面,对残雪作品传播情况进行探究。
首先,译本受众指面对的阅读对象。译介内容只有在译介受众即读者中得到传播才最终实现了翻译目的。中国小说要想跨出国门并得到国外读者的认可,需满足以下两点条件:一,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和文学诉求。二,打破海外受众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刻板印象。具体来说,第一,残雪的“新实验”文学作品“蕴含西方现代派思想和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但残雪的作品并不是只蕴含西方现代派思想,而是兼具中国文学特色。与西方文化背景中相似的现代派思想引起了西方读者的共鸣,而中国文学特色和残雪作品独有的“个性的现代主义”又与西方作品截然不同,海外读者因求知欲会产生阅读渴望。因此,残雪的作品可以很好地满足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第二,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并没有在国际上掌握主动权,仅凭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很多海外读者往往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严肃”、“乡土”、“国家”这些刻板印象联系起来。残雪“新实验”文学作品的出现犹如中国文学里一抹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色彩,打破了海外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刻板印象,成功吸引了海外读者的关注。
第二,译介效果体现为受众对译介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可以从学者和普通读者的评论两方面考察残雪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接受情况。在海外,诸多作家、评论家、报社对残雪的作品进行了评论。日本共同通讯社评论残雪作品,“对梦的语言,中国的女作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这是世界文学史上值得强调的大事”。日本著名评论家日野启三于1991 年在《读卖新闻》上评论残雪作品:“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强力的、先驱的作品吗?”近藤直子于2001年在《有狼的风景》中评论残雪的作品,称她的小说有一种使人同时感到透明的和高深莫测的东西,“残雪的小说是那种一旦接触了,就是你想放弃它,它也不会放弃你的小说”。在美国,乔伊娜·司高特也称赞道,“这些故事明朗而令人震惊,优美而神秘,有着令人狂欢又可以转化的力量”。布瑞德库维也评论到,残雪的作品充满着“灿烂”、“生动”、“抒情”、“精致”的能打动人的幻想力,“没有任何读者能够从她那强有力的幻想梦境中挣脱出来而不受伤害,她的作品既是美丽的又是危险的”。残雪的作品得到了海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普通读者的评论同样也不可忽视。通过在图书阅读网站Goodreads、销售网站 Amazon上用关键词搜索,笔者找到了海外读者发布的相关评论。Goodreads读者Brendan在网站上评论到,“我喜欢残雪的《五香街》,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融合着黑色幽默和自我构建的漩涡中。”读者James评论到,“残雪的《天堂》中的对话是缓慢的、充满冥想的,从逻辑上讲,它给我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主义阅读体验。”Amazon网站上也有匿名读者评论到,“《边疆》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这不是一部传统的小说,虽然它增加了读者阅读故事的难度,但它的效果很好”。这些评论表明读者对残雪作品的文学主题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若想获得较好的译介效果,在译介受众方面,需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和文学诉求,同时要打破海外受众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刻板印象。最后,要结合译介效果的反馈,考虑读者提出的合理建议,并相应地进行改善。
http://www.dxsbao.com/news/513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