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专业学习方向,10月11日下午,文学院于腾讯会议举办“名师导航”专题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李小军教授主讲,副院长陈志华主持,2022级全体新生采取线上方式参与。
李小军老师围绕“专业与素养”主题,引用江西师范大学“静思笃行、持中秉正”与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向同学们阐释为学的五个层次。他通过分析本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差异,强调提高专业素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引用典型案例向同学们展示汉语解读严谨精细的要求,告诫同学们避开学习误区。李老师强调,同学们当尽早适应角色变化,找准中文系学生的定位,始终秉持戒骄戒躁、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知识的海洋中沉淀自我,用专业的眼光看待世界。
李小军老师的讲授细致生动,发人深省,使初步投入大学学习的新生对未来专业学习和自我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学们深感受益良多,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保持学习热情,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学以致用,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学生心得
初入大学,我们感慨于大学的精彩,新奇之余,我们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在今天李小军老师的课中无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打开了柳暗花明。大学生活是一场修行,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无论以后到哪里去?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骨子里就会刻下师范的烙印,我们的血液里就会流淌着师范的基因,在大学中应当努力修炼,读书不破万卷,下笔岂能有神?“不负日月与光阴,不负青春与自己”,在最好的年华我们要有抵得住寂寞的耐心,保持自律的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星光不问赶路人,未来四年,在师大我们有无限可能。最后,老师赠与我们美好祝愿,愿我们能潜心文海,志在攀登,我们定不会辜负老师的嘱托,成为有本领有品性的新时代大学生。
——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赵梓杰
在李小军教授生动并具有说服力的讲解中,我发现原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是只局限于我们每天口头上、笔尖上使用的汉语,即便使用汉语、阅读文学作品、背诵唐诗宋词,但也不一定会进行解读。李小军教授告诉大家,中学时期我们所学习的部分知识不一定是对的,要学会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作为今后的人民教师,我们要背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有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勇气,从语文教育的根源——教师开始,改造、优化语文教育。除此之外,李小军教授强调我们作为中文系的学生,需具有“中文系学生特质”。首先,最重要的便是与文字打好交道。在自媒体时代,大块时间越来越少,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阅读越来越浮于表面。为了学好汉语言文学,沉下心读书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积累和长时间磨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才能渐渐养成作为本专业学生的“特质”。
——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许浦铃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想要深入学习,就先要放下心中那份对于母语的自信与轻视,以谦卑的态度埋头于文字中,重视自己所学的每一门课程,是我们身为汉语言人的入学必修课。其次,对于写作这一方面,李小军老师“语意陌生化,新奇而不怪异”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以鲁迅先生的一句广受人们讨论的句子为例: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很多人将此句解读为“独特的重复”,然而事实上,这是违反蕴含语意而达到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写作将来会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李老师这句话让我明白:写作,要追求新,但要新得有水准,莫要一味地用怪异的文字语句来营造阅读新鲜感。这其实真是我一直以来写作的通病,因为写作心态上的不成熟,我总是喜欢追求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但我的写作水平无法达到这个境界,于是我总是另辟蹊径,去人为地造出一些怪异的字句来达到目的。李老师这句话虽不是专门对我一人所讲,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我一直以来的写作问题。我今后会努力纠正这方面的不良习惯,充实自己基础语文的知识,用良好的基础、正确的方法来达到自己想要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2022级汉语言文学4班 李雯清
http://www.dxsbao.com/news/5292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