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借力打力”是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通过对方的力量而将对方击败。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博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第一书记”在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中也应注意做好“借力”文章,通过“借”方方面面的力量,而取得扶贫攻坚工作的最后胜利。
要注重“借”群众之“力”。智慧来自群众,经验来自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一定不能搞“单打独斗”,一定要身入、心入群众。要学会与群众交心、交友,进百姓家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心声和呼声;进田间地头,同群众一起劳动,话家长里短,让群众说实话、吐真言。要学会敬畏于民、问计于民、融心于民、取信于民,只有取得了群众信任,就能“借”到群众的力量,无论干什么工作,群众都会为你“开绿灯”,甚至再助“一臂之力”。驻村期间,要做到“户户到”,切忌 “有重点”、“代表性”地走。有时“走”不是为了征求意见建议,而是更好地联系、沟通群众,拉近与群众距离,赢得群众“好感”,从而积聚群众的力量。
要注重“借”单位之“力”。单位选出的“第一书记”,同时代表了单位的形象。单位就是“第一书记”最坚强的后盾。“第一书记”要注重借单位力量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一要善于借领导之力。单位领导是一个单位的“主心骨”,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判断力、决策力。要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多让领导“指示”、“批示”;要邀请领导现场指导、现场办公,在公益事业、民生工程,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二要借同事之力。每一个单位都是人才、智慧积聚的地方,要积极向班子领导、单位同事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做好“出谋划策”。三是要善借其他单位之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曾说,“中俄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双方应加大相互支持,扩大相互开放,相互给力借力,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的宏伟目标。”此话启发我们,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间要搞好相互的“借力”,或者在物力上、或者在资金上、或者在政策上、或者在技术上等方面进行“相互给力借力”。
要注重“借”社会之“力”。凡成事者,都是“借力”的好手。要敢借,会借,善借。“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攻坚,不单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需要运用市场手段,依靠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来推动。“第一书记”大都来自机关,有着较强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关系。要因村制宜,根据群众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关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围绕适宜产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招商引资等工作,着力提高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开出增收的“长流水”;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营造浓厚的德善文化、和谐氛围;要通过开展送物资、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活动,让群众得实惠、受益处;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活动,走访贫困户、残疾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等弱势群体,诚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树起“第一书记”亲民爱民的党员和干部形象,从而为下一步全面做好农村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http://www.dxsbao.com/news/561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