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仙桃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大道至简决胜攻坚战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作者:宋昆阳

初秋时节,果蔬飘香。漫步郭河镇建华村,田间地头一派生机:花菜蓝叶茂密,红菜苔绿叶青翠,大棚里秋辣椒挂满枝头,西红柿在蓄力生长……种植无公害蔬菜,建华村的贫困户走在脱贫路上,拥抱新的生活。

新建的道路平坦宽阔,新挖的沟渠河水清澈,新刷的街道干净规整,新装的路灯笔直挺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正在崛起的现代农业,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正在改变我市贫困村的容颜。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一场集人力、物力、财力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仙桃大地打响,各级干部、各地群众、各界社会力量投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事业如火如荼。

高点谋划, 构建扶贫工作大格局

625个行政村、8.11万贫困人口、2.7万贫困家庭及他们的脱贫工作,一直是市委主要领导心中最惦记的事情。

市委书记胡玖明履新仙桃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10月13日,胡玖明专门来到杨林尾镇革新村贫困户谢千金、龚棉银家,跟他们拉家常、问生活、征求意见,给他们鼓干劲、增信心,向扶贫对象传达出市委、市政府决胜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并主持召开会议,强调要带着对老百姓的真情,回应贫困户的关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按照“真脱贫,脱真贫”的既有安排,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他提出决胜这场攻坚战要做到“五上”:即情感要“上心”、责任要“上肩”、措施要“上足”、发条要“上满”、考核要“上锁”。

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市长周文霞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调研、到贫困户中间,竭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她多次到扶贫包挂点毛嘴镇,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强调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统筹推进扶贫与发展,深挖产业发展优势,做好产业扶贫文章;要把推进精准扶贫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融合起来。

我市属插花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点多、面广、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广大贫困家庭最现实的梦想。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贫困是绕不开的“拦路虎”,我市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2015年,我市提出了“1年夯实基础、2年全力攻坚、3年巩固提升,确保2017年年底前全市8.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的脱贫目标。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提出的攻坚目标。贫困人口三年全部脱贫,市委市政府立下了脱贫军令状。

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市、镇两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绘制作战图、列出时间表,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动重锤、打大锣,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集结号吹响,扶贫攻坚全面展开。市“四大家”领导分别来到包挂的贫困村,深入联系点与干部群众交心谈心,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市直部门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帮助贫困村定规划、筹资金、惠民生;帮扶干部进农家、访农户、察实情、摸家底、谋发展;民企联村,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

顶层设计,九大行动拔“穷根”

“要不是国家扶贫政策好,我哪能撑得下来。”近日,在市中医医院做透析的村民黄平芝,聊起精准扶贫医疗政策,打心眼里高兴。

黄平芝是沙湖镇油合村人,患尿毒症,每周都要到医院做两三次透析,每月医疗费用都在3000元左右。两亩地,一身重病,这个家庭被疾病所累,陷于贫困而无力自拔。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不少贫困家庭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农村,一人得病、全家贫困的现象突出,因病致贫占全市总贫困人口的70%左右。

拔穷根,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迫在眉睫。今年7月,我市出台《仙桃市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由市政府统筹资金3000万元作为救助基金,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就医对象进行医疗救助,对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实行报销,缓解贫困患者家庭负担。

受惠于精准扶贫医疗政策的实施,黄平芝住院报销比例达到了98%。“原来做一次透析要300多元,现在有了医疗救助政策,自己只要出80元就行了,负担减轻了不少。”

加大医疗救助只是我市精准扶贫的一个侧面。今年,我市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制订出台了《仙桃市精准扶贫资金整合行动方案》等九个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就精准扶贫脱贫、安居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医疗保障扶贫、社会救助扶贫、就业创业扶贫、财政投入保障扶贫、产业扶持扶贫等做了安排部署。

找准“病因”,摸清“病灶”,深查“病根”,九大方案以硬碰硬、实打实的态度,对困扰老百姓的基业、就业、学业、产业难题各个击破,全方位编牢织密扶贫网络,形成全社会攻坚拔寨的推进格局。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我市大力实施助学行动,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我市先后为1102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及提供生活费补助222万元;为家庭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77人,贷款金额594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我市实施危房改造脱贫行动,积极资助全市18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力争两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消除住房安全隐患。目前,163户贫困对象已搬入新居。

做精做实,一灌到底动真情

“红色的是已经脱贫的,绿色的是正在脱贫的,黄色的是还没脱贫的……”在杨林尾镇革新村档案室里,三层、三色、34个贫困户档案盒排列整齐。每个档案袋里,每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户脱贫规划、帮扶承诺书、走访图片,负责人、时间、事项一目了然。

“要让每一行字都经得起检验。”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做文章,我市将扶贫攻坚措施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人。全市2万多户贫困户,一户一档,是全体干部一户一户跑、一家一家磨、一个一个问出来的结果。他们通过“地毯式”走访,对每个贫困村的人口、劳动力、收入结构等情况登记造册,实现了包保帮扶“无死角”、贫困村组“全覆盖”。

“要不是你们贴心帮忙,这里的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市地税局驻村工作队为西流河镇永善村带来新气象,村民许小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的稻田和鱼池在大兴北渠南岸,家却住在河的北岸。河上无桥,来去很不方便。去年,精准扶贫工作组进村,不到半年时间,一座“连心桥”建成,连起了南北两岸,让他笑开了花。

搭桥修路、土地平整、道路硬化、沟渠疏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一个个村庄呈现,架起的电线、亮起的路灯、建起的广场,扮靓了村庄,也温暖了乡亲。

“帮扶工作队不是花架子,不是摆设,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好参谋、好向导。”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三伏潭镇贫困青年舒中良对帮扶干部竖起大拇指。前年,舒中良自主创业,在仙北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从项目的谋划到建成,一路都有市人社局驻村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帮我争取了1万元的创业补助,帮我分析了当前市场情况,提出了很多建议,真是太贴心了。”

分析贫困的“根子”,开好脱贫的“方子”。驻村干部或帮资金传技术,或找路子出点子,全力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城管局筹措资金,为陈场镇张滩村筹资12万元,扶持兴建500亩西兰花种植基地;市林业局无偿提供丰产林苗木,为郭河镇姚河村建起“绿色银行”;市地税局拿出30多万工作经费,帮助今年遭受水灾的永善村生产自救……

项目开花,乡村里的新憧憬

长埫口镇四合村,村支书周显龙带着记者参观新建的一溜蔬菜大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板靠谱,手把手教我们种蔬种瓜,一年三收,毛收入2.5万跑不脱,脱贫指日可待。”

今年,四合村进行土地流转,请来了山东青州种植能人刘佃德,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思路,投资43.5万元兴建了30个长120米、宽10米的标准化大棚,带领村民进行无公害瓜菜种植。大棚一年三收,刘佃德全程指导。

周显龙介绍,这个项目纳入了村里的贫困户,目前村里有劳动能力的4名贫困户已报名。

扶贫先扶志,“输血”更要“造血”。今年,我市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围绕“确保95个重点贫困村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建基地、强龙头、活流通、兴产业,积极引导农村规范土地流转,盘活农村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发农民发展活力,增强贫困村内生“造血”功能,将产业扶贫做实做细。

目前,全市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姚河村流转鱼池200亩,建设小龙虾繁养基地;三垸村发展大棚340个,种植无公害优质蔬菜;栗林嘴村种植2000亩富硒水稻,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刘家垸村规划14575亩,种植紫云英、油菜花、向日葵,打造百万花海项目;古堤村以服装产业为支撑,引入22家服装企业,年生产服装1000万件……一项项脱贫产业,犹如一粒粒财富种子在仙桃大地生根发芽,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拔穷根、换穷业。当下,我市的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特色旅游业、“互联网+扶贫”百花齐放,科技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股份扶贫、企业扶贫亮点纷呈,扶贫项目正在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创造新的路子。

http://www.dxsbao.com/news/561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学子走进龙延智能 探索智能制造前沿

2025年1月19日,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前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天的游学参观活动。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进行时|龙延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之旅

1月11日,阳光明媚,游学团同学们一行人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延智能”)的旅程。这里,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心脏地带,也是梦想与现……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回顾|智能制造前沿探索——龙延智能科技之旅圆满结束

随着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为期一天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延智能”)游学参观活动也落下了帷幕。这次活动不仅为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提供了一次难……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预告|龙延智能游学实践调研活动

为了增强团队成员对智能制造行业的了解,拓展专业视野,提升实践能力,“龙延智能”游学实践调研团组织了本次别开生面的企业游学活动。游学团将前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走近驻村工作队 瞄准精准扶贫小手册里藏“大文章”
华龙网10月9日11时04分讯(实习记者 陈晓 通讯员 冯美琪 夏文郎)重庆石柱县三河镇万寿寨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泥巴路、土坯房、牛粪满地是过去村子的真实写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村子悄 …
铜梁:做好“精准”扶贫大文章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近年来,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想办法,添措施,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回头看”,围绕“精准”做文章,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 …
陈平:精准扶贫要做好“结合”文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 …
卜集镇做好“三篇文章”助力精准扶贫再上新台阶
东方圣城网讯 为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卜集镇围绕“五个一批”和“六大脱贫攻坚行动”要求,创新脱贫攻坚模式,精准发力,做好“三篇文章”,力促该镇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实整合文章。严格贯彻 …
赵勇:做实做好土地扶贫这篇大文章
赵勇在全省利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强调做实做好土地扶贫这篇大文章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潘文静)6月15日,全省利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保定市阜 …
宣城“旅游+扶贫”打开致富门
据宣城市政府网消息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精做细“旅游+扶贫”文章,强化二大抓手,坚持四个结合,推动贫困人口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增加“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 …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要做好“借力”文章
我们知道“借力打力”是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通过对方的力量而将对方击败。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博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第一书 …
闲看云起:凝心聚力写好“精准扶贫”大文章
14日,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随即召开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李鸿忠强调,要学习贵州经验和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聚焦精准扶贫,确 …
闲看云起:凝心聚力写好“精准扶贫”大文章
14日,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随即召开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李鸿忠强调,要学习贵州经验和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聚焦精准扶贫,确 …
盯住“四基”做好扶贫攻坚文章
2月12日下午,市委书记杨光荣深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就洪家关白族乡“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建设工作和龙头村建设扶贫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中,他强调,要盯住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