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走近驻村工作队 瞄准精准扶贫小手册里藏“大文章”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作者:宋昆阳

华龙网10月9日11时04分讯(实习记者 陈晓 通讯员 冯美琪 夏文郎)重庆石柱县三河镇万寿寨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泥巴路、土坯房、牛粪满地是过去村子的真实写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村子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小手册里的精准扶贫 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得摸清楚

新扩建的柏油路旁,青瓦白墙的三层小砖房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庭院里摆放着晒干的金黄色苞谷……这是记者对石柱县三河镇万寿寨村的第一印象。

三河镇位于石柱县城东部,从县城出发,得乘坐半小时城乡公交。在三河镇镇政府,万寿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顺文和队员一道,正准备下村里。四名队员每人带着一本扶贫工作手册,他们准备到贫困户家中调查访问。

要扶贫得先知道每个贫困户家中的详细情况。“9月份,工资性收入3750元,中秋慰问金100元,成都-石柱商会捐助3000元,当月家庭可支配收入6850元……”薄薄的一本扶贫手册,详细记录着每个贫困户家庭的帮扶措施、月收支进度监测台账和帮扶成效。

除了对贫困家庭实施帮扶,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落下。从村口到村民家中,有一段弯曲的山路。队员们说,之前这条路还是泥泞小道,上方是陡峭的岩石。“一遇到阴雨天气,这些危岩可能会垮塌,村民提心吊胆。”

据王顺文介绍,近两年,全村投入1438.1万元进行7个交通项目的建设。目前,三个村民小组的公路实现100%畅通,原来4.5米宽的公路扩建成 6米宽的硬化公路,公路旁的危岩也进行了加固处理。

联系爱心企业争取补助 昔日贫困户如今年赚4万

走近驻村工作队 瞄准精准扶贫小手册里藏“大文章”

院子左侧为康和平一家的新房,右侧为旧房。 实习记者 陈晓 摄

王顺文介绍,这几年,不少农户外出务工。原本驻村工作队一行人打算走访去年脱贫的贫困户秦文禄,但两次到访均不在家。这样来回往返,对工作队来说是常事。

通过这种挨家挨户的走访,工作队总共要核查46户178名贫困户。走访中,村民和队员逐渐熟络起来,甚至把队员们当成自家人。康和平一家就是其中一例。

当日,工作队到访康和平家时,他正巧外出务工,家里只有父母。两位老人见到工作队来访,便搬来长板凳,拿出最新鲜的板栗:“这是前些日子去山里找的野生板栗,外头吃不到,你们尝尝。”

康和平家属于因病致贫,2013年,康和平的岳父岳母接连病逝,医疗费用光了家里的积蓄,三个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摆在眼前。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当地学校,找到爱心企业结对资助,每学期给三个女儿提供3000多元生活补助。此外,村委会还决定帮助康和平家养羊,争取到每头羊200元的补助。

解决了经济难题,康和平一家生活逐渐步入正轨。2015年,康家脱贫,总收入43865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773元,远远高于年均3000元的贫困线。“现在我们家养了50只羊,每年卖羊可以赚到4万元左右。”康和平的父母高兴地描述这两年的变化。

 昔日贫困村成功摘帽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走近驻村工作队 瞄准精准扶贫小手册里藏“大文章”

马三之家的新房。 实习记者 陈晓 摄

万寿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顺文告诉记者,经过攻坚,2015年,万寿寨村的47户建卡贫困户有46户脱贫,村里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马三之是全村唯一未脱贫的农户。

步行10余分钟,爬过两处山坡,一行人来到马家。去年,马三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6元,离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的贫困线还有一段距离。

马三之现住地是当年分家时得到的一间约50平米的土坯房。屋子采光不好,为了省电费,平日里很少开灯。房间摆设很简单,一张床,一把破旧的木制长条椅子。一家五口人挤在这间屋子里,生活了几十年。

“截至今年6月,万寿寨村已经对22户危房、无房、少房的贫困户住房进行改造,马三之一家的住房问题也被纳入这项计划。”队员黎克健表示,村里为马三之争取到4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后,又帮他筹集了2万资金,修建了4间居室的新屋。

记者看到,旧屋的不远处有一栋两楼高的砖房。“等着把家具电器配齐,今年我们就能在新房里过年了。”马三之满脸带笑地说。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正是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工作动力和希望实现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news/561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治 + 本土文化”共融:泰州东街社区开启烟花条例普法新篇

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泰州市海陵区东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守年俗·讲法治——烟花爆竹背后的文化与法律对话”主题普法讲座在此热烈……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赏泰州景,悟法治情——地方性法规宣传走进景区

近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泰州迎来了八方游客。与此同时,“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也抓住这一契机,巧妙地将地方性法规宣传融入市区各大景区,让游……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有早茶,法润万家——《泰州市标准化条例》宣传走进早茶博物馆

近日,在泰州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城市,“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创新举措,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早茶文化为依托,深入开展《泰州市标准化条例》宣……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有法韵:盐税传承中开启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普法之旅》

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之旅,将盐税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深度融合,为泰州市法治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护水乡垛田,弘扬农耕文化”——《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宣传走进兴化

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前往兴化千垛镇,围绕垛田文化与《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同时在千垛景区面向游客同步推进,助力法治理念深……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润旅途,畅行泰州”:普法宣传点亮客运南站

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泰州客运汽车南站,面向广大旅客开展《泰州市标准化条例》与《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普法宣传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旅……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润童心,守护江海”——泰州市实验小学普法活动纪实

3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普法活动在泰州市实验小学热烈展开,“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六年级11班,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兼具趣味与知识深度的法治……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市法规“乡音”传,社区情景剧“法韵”流

泰州市法规“乡音”传,社区情景剧“法韵”流在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让法律法规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全民遵循的行为准则至关重要。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 志愿活动落幕,青春力量融入社区

本周,“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圆满收官。此活动吸引了大批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志愿者踊跃…

传承遵义火种,守护童心梦想——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开展遵义会议

3月19日上午,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志愿护理服务队走进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儿童福利中心,…

茂秦讲坛第十九期:郝润华教授谈《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

2025年4月8日,受文学院邀请,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郝润华教授在c125举办题为《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召开第四周例会

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干部间的沟通与协作,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于4月8日中午12:00在教学楼1-110教学室和树人楼225教室…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英教研室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研会议

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于4月3日在教学楼2-402办公室…

最新发布

“小山沟”如何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贫困地区主要分两类:第一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18个片,包括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第二类,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大多是受资源、人才、资 …
扶贫要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
本报讯前日,市委常委王青西到始兴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市扶贫办、市农业局以及该县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王青西一行首先来到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始兴县服务运营中心,听取了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运营中心运 …
手工制作,传递爱心,敬老助老,践行至善
手工制作,传递爱心,敬老助老,践行至善——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开展“博爱青春·老有所依”社会实践(陈姝含 楼遥)近日,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敦行楼一楼进行了以“尊老、敬老、爱 …
省政协委员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建言献策—— 如何做好“大扶贫”这篇文章?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举全省之力,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我省贫困人口共减少656万人。2016年,我省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全省有8个贫困县、120个贫困乡镇将 …
铜梁:做好“精准”扶贫大文章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近年来,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想办法,添措施,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回头看”,围绕“精准”做文章,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 …
陈平:精准扶贫要做好“结合”文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 …
卜集镇做好“三篇文章”助力精准扶贫再上新台阶
东方圣城网讯 为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卜集镇围绕“五个一批”和“六大脱贫攻坚行动”要求,创新脱贫攻坚模式,精准发力,做好“三篇文章”,力促该镇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实整合文章。严格贯彻 …
仙桃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大道至简决胜攻坚战
初秋时节,果蔬飘香。漫步郭河镇建华村,田间地头一派生机:花菜蓝叶茂密,红菜苔绿叶青翠,大棚里秋辣椒挂满枝头,西红柿在蓄力生长……种植无公害蔬菜,建华村的贫困户走在脱贫路上,拥抱新的生活。新建的道路 …
赵勇:做实做好土地扶贫这篇大文章
赵勇在全省利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强调做实做好土地扶贫这篇大文章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潘文静)6月15日,全省利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保定市阜 …
宣城“旅游+扶贫”打开致富门
据宣城市政府网消息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精做细“旅游+扶贫”文章,强化二大抓手,坚持四个结合,推动贫困人口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增加“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