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归”之路,给农村带回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带来了资金、项目、产业,形成“归雁经济”,让脱贫攻坚真正落实到了农村,让农村的贫困人口得以就近脱贫。而我们也正循着这条“城归”之路,开展着我们的实践活动,在这条“城归”的路上,我们探寻着那些“城归”们究,竟是怎样为农村带来“新活力”的!
这次的实践过程中前往了十堰市各大高校、王湾社区、房县东城工业园、襄阳人才市场、南阳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南阳西峡县的重阳镇,以及襄阳牌坊村、宜昌长阳贺家坪镇以及咸宁嘉鱼的官桥村。
在这些地方,我们宣传并调查了当地“精准扶贫”以及“城归”的现状,了解到了“城归”们为农村带来的生产动力也了解到了“城归”们在农村的发展状况,也了解了当地百姓们对于这些政策的认知与认可程度,
而在这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组团前往那些以往未曾踏足过的地方,不仅气温高,手上还提着很重的行李,加上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看着陌生的街道,寻找着下一个地点、下一个目标,为了三下的活动的目的而奔波,这是我们在以往从未有过的经历,是我们靠着自身的能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协作而完成的一次活动,这次活动我们靠着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的接触到了社会中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尽管过程的艰辛是我们遭受了许多的磨练,但也让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渐渐的成熟了起来!
在南阳市的磅礴大雨中,我们完成了社会实践的调研任务。一路上,队员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城归”们的踪影,追寻着“城归”们的脚步,走完了这条实践之路。
在实践的路上,我们了解到,这些“城归”们回乡创业的过程总是布满荆棘,跌跌撞撞的走到如今,企业开始步入正轨,总算能站稳脚跟,而后便准备将企业以家乡为中心向外拓展,利用家乡的资源壮大自身,也可以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让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们也得以脱贫致富,以先富带动后富,大家一起走向全面小康。
其中,有一个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坐落在襄阳古隆中景区旁边的一个小村——牌坊村,和古隆中景区的热闹繁华相比,这里显得平凡与落后。当地的村民朴实热情,文化程度却非常有限,而且年轻人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和不满十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以宣传有关“精准扶贫”以及“城归”的政策为主,调查问卷为辅的方式来开展这次调研。
调研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党员曾老伯。曾老伯是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儿子是高校的毕业生,现在当地担任村主任,遗憾的是当天正好出差,并没有见到他。但曾老伯告诉队员们,他的儿子是为了让村子能发展起来,让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而选择回到家乡的,而他现在也正在为了给村子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而奔波。
我们问到当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时候,老伯语气略带激动的告诉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很好,对于贫困家庭的帮助非常到位,让村里不少人都得到了帮助。当时看到曾爷爷家中简陋,有个队员不禁问起他是否拿到了贫困补助,曾爷爷连连摆手的说道:“那可不能要呀,村里面穷人多,有些娃都上不起学,补助的钱要留给他们,那些娃是村子的未来,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后才能走出去。”
老伯的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行动将社会中存在问题反映出来了,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
http://www.dxsbao.com/news/571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