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报道(通讯员 任佳艺 张晓丽),伴随着我们全体支教成员的合唱《一生有你》,我们这次的滕州支教之行圆满的结束了。回首这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心里满是山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山区人民的热情淳朴,支教队员们的无私奉献…
我们的支教之行的开始并不顺利,到达滕州市时下大雨,而我们支教的地方在三十公里外的山区,打出租车的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选择了最便宜的电动三轮车,十二个人,十二个行李箱,我们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颠,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了磨石山村,教室的环境很好,木地板,有空调,但队员们的住宿环境就不太乐观了。村里给我们找的宿舍荒草丛生,屋里也十分阴暗闷热,最后我们只好全部在教室里打地铺,饮用水限时供应,生活用水也要从井里抽。由于我们是第一批来支教的学生,做饭用的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不过,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很顺利的找来了煤气灶,水桶等等,我们的基本生活终于能继续了。
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并不只是生活上的,还有教学上的。由于我们支教的学校是一个义读学校,之前只有周末的时候滕州市的义工会来这里给孩子们上课,所以刚开始的报名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火爆,村民都是怀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以至于我们在第一天报名的时候只招到9个人,和预期差得很远。
遇到的困难并没有阻挡队员们前行的步伐,我们依旧用饱满的热情对待这些来上课的孩子们。从数学英语,到剪纸书法,我们丰富的课程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到最后,我们一共招收了三十多个孩子,也有邻村的孩子前来报名。
虽然离开磨石山村已经半个月了,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时光,也还会有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在耳边环绕。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王明博的小男孩。开学上三年级的他被分在了我授课的中年级。第一堂英语课,我尝试着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由于山区开英语课比较晚,同学们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不老实的王明博就开始了他的表演,先是大声的吵吵“听不懂,听不懂,老师我们听不懂”,后来就开始煽动其他同学,吵着要上体育课。我试着压制他们,但是没效果。见我拿他没办法,王明博就好像打了胜仗一样,在教室里疯跑着炫耀。我觉得特别委屈,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一直觉得我还是很受小孩子喜欢的,怎么在这里就不起作用了呢。到了下午,队长把王明博叫出去谈心,之后他就跑过来跟我道歉,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不惹你生气了。我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手里就多了一个棒棒糖。我故作镇定的问他,你能保证以后上课不捣乱,好好听课吗?他说能,我一定做到。我说,那好,我们拉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还没说完,他就害羞的跑走了,跑到一半,突然转过身来,冲我说,我们早就不玩拉钩这种游戏了,老师你真幼稚!
后来,王明博就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上课坐的端端正正的,我提的问题他也能最快的回答出来。上课之前还会主动地帮我擦黑板。他个子比较小,黑板上面的地方够不到,我说我来擦,他还不同意,踩着板凳也要自己擦完。擦完了还不忘耍个帅,撩一撩他的小寸头,说,老师,我帅吧,哈哈哈哈!王明博还是个讲义气的孩子,有一次,他的兄弟被人欺负了,他拎着板凳就往前冲,被我给拽住了,他就像头小狮子一样,大喊着,放开我,我要去给我兄弟报仇!本以为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妈妈照顾家里,爸爸出去打工,可去了他家家访才知道,王明博的妈妈在他小时候就走了,为了维持生计,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两个老人都七十多岁了,要种地,还要照顾四个孙子。奶奶说,农忙时顾不上给他们做饭,王明博就自己给弟弟下面条吃。一个还没有灶台高的孩子,要自己做饭,还要帮着照顾弟弟。我突然明白,王明博的淘气也许不是故意的,他可能是想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想要有更多的人能注意到他。
支教固然辛苦,生活固然艰苦,但和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欢乐的。记得第一次赶集买菜,借了村民大叔的电动三轮车,我们一行人就上路了。飞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河,树上的知了蝈蝈叫个不停。我们一路叫喊着,歌唱着。到了集市,我们便兵分几路,买菜的,买调料的,买生活用品的,我们货比三家,精挑细选,不一会儿就采购完毕。卖菜的阿姨听说我们是来支教的学生,还把零头给我们去了,卖布的大叔听说我们是大学生,还多送了我们一块。回到住处,我们自己动手做饭,你切菜,我洗碗,大家一起忙活也不觉得苦,从一开始煤气用不熟练,一顿饭只能做出来一个菜,到后来的面条米饭,水饺排骨麻辣烫,我们做的越来越好。看着大家你争我抢的吃着,做饭出再多的汗也觉得值得了。在滕州的生活远远不止教课这么简单,我们还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无线电测向大赛,等等,旨在让山区的孩子也能体验到城里孩子的活动。晚上吃完饭后,队员们也会坐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原本一点都不熟的人,最后也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周末我们还进城聚餐,走七八里的路,坐两个多小时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一顿自助瞬间冲淡了这一周的“饥苦”,队员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饮料,整个餐厅都弥漫着我们幸福的笑声。
两周,我们要走了,在最后的文艺汇演上,队员们和孩子们合唱《朋友》、《一生有你》,音乐响起,孩子们唱着,脑海中浮现的全都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纵然有过争执,起过冲突,但就像歌词中唱的,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正是这些曲折的故事,让我们这次的支教显得更加珍贵,也正是我们流的汗水,成为我们大学时代最美的记忆。汇演结束,有个小女孩问我,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支教生活结束,我们也就不会再来了,可这些孩子们依旧在这里,依旧需要我们的关爱。我说当然,明年会有新的老师来的,小姑娘开心的抱住我又蹦又跳,说,老师,等你再来的时候我给你买棒棒糖吃!孩子们围过来要留我们的电话和微信,说老师我会想你的,我会给你打电话的。是啊,这些孩子就是这贫苦大山的精灵,用他们的真诚和善良,守护着这片大山,用他们的天真和热情,感动着山外面的我们。
转眼间我们的支教活动已经结束一周了,但支教期间发生的事情就好像仍在昨天。从出发前的期盼和激动,到支教期间经历的无助与崩溃,着急和欣喜,再到最后的留恋与不舍,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历历在目。这次支教带我给我的,远不只体验生活这么简单,它让我体会到了爱与希望,知道了责任与承担。 这里的人和事,我会永远记得,这次的支教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http://www.dxsbao.com/news/587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