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英魂流芳
8月11日,几日阴绵小雨终停,艳阳高照,山清水秀的南京在此刻格外明媚。携着这一束明媚,浙江大学南京暑期社会实践“红色寻访”小队踏上了去往烈士陵园的路。气温骤升,游客热情同样高涨。
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群雕。周围的松柏常青,挺立依旧,与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魂永垂不朽。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在祖国大义前,凛然正义,视死如归。
在我们之前,已有一个方阵的少先队员,顶着烈日,在群雕前立正。他们没有相互间嬉笑打闹,没有交头接耳,有的,只是静静的站立,瞻仰。
气温燥热,队员们的脸颊上早以汗珠渗透出来,可大家都忘了拭去,渐渐的沿着石阶,向上走去。
爬到最高处,便见到烈士纪念碑全貌。碑前,有一位烈士的青铜雕像,双手挣破了枷锁,誓要反抗。有趣的是,在我们瞻仰之时,有一只洁白的鸽子,飞到的烈士的手中,与烈士的通体黑色,形成鲜活的对比,似乎是上天也在昭告,和平才是一切的结局。前端,在一圈白色菊花的中心,“长明灯”永长明,日月同辉,烈士精神,伴随着这不灭的灯火,薪火相传,代代不熄。
辗转多侧,怀着肃穆之敬意,一行人慢慢的走在鹅卵小道上,尽头,则是烈士墓群。看着一个个白石上雕刻着的名字,大家心中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知觉的早已站成一行,静静思索。
在前行的途中,团队采访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游客及数位同学。“缅怀先烈,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勇士们。”当谈及为何选择烈士陵园作为教育基地时,老师回答道。另一位游客王先生则来自江西,此次他们自驾游苏杭沪一带,先前他们已参观大屠杀纪念馆。“现在的孩子对于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精神感悟得太少了,烈士陵园是缅怀当时的先烈最有意义的地方。”我们在北京丰台中学的同学举行完肃穆礼后,采访了两位学生。“这远比教科书上让我感受更深更真切,这一趟旅程,一定是有意义的。”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烈士陵园仍有许多地方我们未能参观,但对于我们内心的触动,早已是潮水汹涌般澎湃。
南京这座城市,愈来愈显现出其古韵与深厚。
文/陈迪超 图/蔡子豪
http://www.dxsbao.com/news/588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