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苏常熟,天下足”,明清年间苏州常州两府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商业经济萌芽发展一度商贾云集,富甲一方,也由此形成了许多独具江南特色的古村落。说起古镇,首先会联想到苏州,周庄同里等极富盛名的江南古镇不胜枚举,相比当年与其比肩的常州如今却鲜有江南古镇落闻名于海内。
为寻觅属于龙城隐蔽之处的明清记忆,探访城乡结合体制下的古建筑群保护情况。8月13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时苒服务团来到位于常州市主城区东部的焦溪古镇,探访古村落,寻觅保护。时光荏苒,城乡发展,总结保护古村落的经验,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模板。
活动之前,成员们特地查阅了这个古镇的前世今生。焦溪位于常州市区东部,北踞舜过山脉与江阴相邻,东依舜河与北塘河大运河相通。历史上曾经有舜、季子等先贤留下足迹与佳话。清朝末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焦溪一度作为常州、武进、无锡、江阴四县通衢之地,加之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更加速了其乡村聚落的发展。
上午九点多,团队一行人在天宁区焦溪社区集合,本地成员作为导游,引导团队成员漫步在舜过山下,沿着舜河踱步寻找常州的江南民居聚集地。在现代气息浓厚的街道中,隐藏着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四周有河流将其与现代化街区分隔开,各处路标和古宅老桥古木介绍一应俱全,可见融入常州主城区后地方政府对古村落开发和保护的重视。古镇框架完整,历史特色浓郁,是江南山水兼备、风貌格局完整、明清商贸典型的代表村落。
在东街的一户古宅中,队员们和古镇居民们聊天搭话,分享着古镇的生活。老人们描绘了一幅“五街、四桥、十三弄”的江南水乡。王奶奶家祖屋正对极富传奇色彩的青龙桥,为我们介绍其来历的同时又对文革时拆桥造房产生的破坏表示惋惜。“这座桥还是康熙皇帝的时候就开始造,道光皇帝的时候完工,原本西街的人上山或者去隔壁江阴啊都要走这桥上的,近。几十年前又因为主体被下面开来开去的船有的撞的不好了成了危桥,先前我们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啊自己捐钱修,毕竟方便的也是我们自己啊,后来政府拨款整修,再后来天宁区要搞特色古镇,你看现在到处都在维修整改,那些工人经常来的。”王奶奶如是说。说起生活状态,奶奶表示她在这住了一辈子,老房子也有新屋也有,不缺基础生活设施,上街买菜也方便,天天在村里散步散步,有空叫上邻居去影剧院门口的社区进乡村看看节目,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重视,一切都还和以前一样。队员们走过一座又一座古桥,经过一间又一间古宅,行过一段又一段古道,领略着时间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是家大院位于南街某个巷子,曾经是一支全国罕见的“是”姓聚居地,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状元才子。成员们在这里偶然遇见上海专门驱车过来探访的一家人,他们对如此未受商业气息干扰,充满老常州生活韵味并且尚有人居住的古建筑群深感诧异。林先生的祖辈也是常州人,他表示今天带家人来到这个充满延陵古邑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绝对不枉此行,因为在此能感受到祖辈远去的生活背影。
此次走访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大隐于世的江南古镇的独特魅力,寻觅老常州现存的斑驳记忆,为调研古建筑保护情况和城乡发展现状收集材料。在提高团队成员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志愿服务精神。
http://www.dxsbao.com/news/594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