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国家关于攻坚扶贫、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引发了东北大学立爱兴邦实践团的思考。近日,实践团走进昌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走访贫困家庭,实地了解贫困村民的生活状况,助力脱贫攻坚。
走进昌宁扶贫办 脱贫先解交通难题
伴随着朦胧的细雨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保山市昌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由扶贫办林主任为实践团召开了关于昌宁县及其贫困地区状态介绍的座谈会。会上,林主任先是介绍了昌宁县的自然地理环境。“云南省昌宁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地区,山区面积97.05%。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据了解,虽然昌宁县的物产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的短板直接制约了昌宁县的发展。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从保山到昌宁的唯一的道路是一条颠簸的盘山公路,资源出去难、资金进来更难成了昌宁县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昌宁县的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核桃和茶叶都远销于国内外。同时,在畜牧,烟叶以及水果等产业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产业也仅限于粗加工,产业链短利润少。
昌宁县是全国590个贫困县之一,8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贫困户8080户,贫困人口267470人,40个贫困村和20个深度贫困村。县内各项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偏远的乡区甚至一年内有半年无法通车,当地更是有一句老话“晴天灰,雨天泥”,其贫困处境可见一斑。访谈在林主任与实践团的精彩互动中结束。
问答环节中林主任与实践团积极互动。
行千里以探民生 青春助力脱贫攻坚
下午时分,扶贫办的林主任带领实践团前往昌宁县鸡飞镇里文村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走访过程中,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几户农户,工作组从住房、收入、教育、医疗等多项标准对其情况进行核实。
走访的第一家农户,家里一共有四个人,两鬓斑白的老父亲,中年丧偶的女儿以及两个还未完成学业的外孙。实践团到达时家中空无一人,通往家门的道路泥泞,两旁垒盖着几间猪棚,院子里挂着零零几几的衣裳。经过工作组的检查核实,该户已达到脱贫标准。不多时,在外做农活的老伯闻讯归来,邀请大家进房内。进入厨房后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黑,房间经过灶烟长时间的熏染全部染上了炭黑,老伯说这样虽然不美观却可以防潮防虫。桌子上简单地放着一些厨房用品,屋子最右侧几块石砖简易搭建的火灶烧着水。老伯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种有几亩烟草,有几株核桃,养着50余头羊。女儿一家三口和老伯一起生活,几年前女婿因病早逝,大外孙曾因此想要不再上学,如今在职校读初中,小外孙也已经上小学了。三年的精准扶贫已经显示出了成效,老伯一家也在奔着舒适富足的生活努力着。
此次走访一共10户人家,据了解全部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情况不同,工作组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实现了精准扶贫。经核实,在2017年已达到脱贫标准,走出贫困,走向美好生活。
实践团成员跟随工作组走访的同时,也见证了他们的辛苦,从这家到下家,马不停蹄,走过泥泞的道路,穿过浓雾围绕的漫山。白天家里没有人在,还会留到晚上,再次拜访。实地考察调研直到晚上十点半才结束工作,到达县城已是晚上十二点多。正是因为如此,脱贫才指日可待。向辛勤工作的人们致敬。
http://www.dxsbao.com/news/64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