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实践调研——我们是认真的
在世界格局、时代主题、市场主义盛行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的国际大趋势下,传统文化早已丧失主导地位,并正在被人们遗忘,但其作为世界公认的宝贵遗产正在被一些先见之士有限的继承传载着,必将融于现代文化,形成现代化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基于这个现状,我们选择对传统文化进行调研,希望可以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起到积极影响。
在实践活动进行之前,我们各抒己见针对此次实践活动做了讨论并各自做了策划,随后又针对沧州武术、河间西河大鼓、盐山千童信子以及吴桥杂技四个调研主题在网上做了四份问卷调查,收到了335份以河北省为主,各个省份兼具的不同年龄段的回馈。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更多的人表示愿意去接触、去了解,也愿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下去。
薪火相传小队调研活动的第一站就是沧州市。在沧州市,我们对沧州武术进行了调研。为了更好的了解沧州武术的历史发展与现在沧州武术的发展传承情况,我们参观了沧州市图书馆、群英会武术文化馆以及林冲武术学校。
通过在沧州市图书馆武术文化专题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以及采访特藏部管理员吴树强老师,我们了解了沧州武术的历史发展,发现沧州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一向被称为“开放型”。而图书馆正在并将继续努力丰富视频、资源以期更好的为沧州武术的发展与传承贡献力量。在群英会武术文化馆,我们采访了通臂拳第七代掌门人郭贵增老师,观看了沧州武术视频介绍并得到了郭老师对于防身动作的讲解。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武者英姿飒爽的风姿下强劲有力的手法,看到了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郭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也理解了武术的魅力——他锻炼的是体魄,增强的是精气神和自信心。在林冲武术学校我们跟随老师参观了学生课堂,看到了一个个严肃认真的教练与认真努力的孩子。孩子们严肃认真的表情诠释着他们对沧州武术的热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只是希望用汗水与耐心打造出更加完美的武术动作。
沧州市的旅程结束后,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对河间西河大鼓、吴桥杂技以及盐山千童信子做了调研。
对于河间西河大鼓的调研我们主要对当地居民做了采访、参观了光明戏院并对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张领娣老师做了采访。
从对当地居民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乡民对西河大鼓的唱法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还是知道河间大鼓的些许名气。而一些老人们对于西河大鼓的了解稍多一些,很多人都曾观看过西河大鼓的表演并记忆犹新。在民众的眼中,西河大鼓是很民间、很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人们历代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是河间这片土地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后我们徒步来到了光明戏院,发现它的整体布局雄伟壮观,结构巧妙。经了解:戏院可容纳众千余人,开院首戏是《甘露寺回荆州》,后来开办了“新华戏班”,在光明戏院演出。七七事变爆发后,戏院便关闭了,但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在对张老师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西河大鼓的知识,更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唱腔。张老师提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河大鼓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创演凋零,传人断档,大有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后人们需加大宣传力度,勤奋刻苦的练习,时时存在危机感并不断创新,使西河大鼓更好的传承下去!
盐山千童信子的调研活动主要分为参观千童祠、路访当地居民、听千童县政府人员讲解并做采访三个环节。
在千童祠中我们仔细参观了东渡堂、泰山堂以及友谊堂三大主堂,观赏了展杆高架、壁画、雕塑以及展板中的相关历史介绍,对于千童信子节以及千童文化的历史以及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对当地居民的路访中,我们发现当地人对千童信子节以及千童文化大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至于其渊源以及历史,更是不能准确的说出。由此可见,千童信子节以及千童文化的普及度并不是很高。从千童县政府人员对于千童文化、千童信子节以及中国千童信子节与日本氏子节的关系的介绍以及对其采访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千童信子以及县政府对千童信子节发展的态度。我们发现相对于信子节60年举办一次,日本氏子节则是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由此可见相对于中国,日本对此更为重视,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这位政府人员也提出,有机会,他们愿意将千童信子节进一步发扬与传承,使得千童信子节能够更加广为人知。
对于吴桥杂技的调研,我们主要欣赏了特色表演并对表演者做了采访、参观了吴桥博物馆以及文化馆、对当地居民做了路访并参观了“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对校长进行了采访。
我们在杂技小院中欣赏了表演凤凰三点头;在吹破天剧场观看了新江湖八大怪之一何树森先生表演的口吐烟雾、鼻吹声乐;在红牡丹剧场欣赏了绸掉、大飞轮等表演;在鬼手剧场欣赏了 “第一快手”王宝和老师的表演。我们被精彩刺激的杂技所吸引,但在对表演者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杂技形式由于各方面原因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他们提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光鲜亮丽需要的是台下无数不曾间断的练习。在对路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本地游客在减少,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吴桥杂技大世界中的表演并不出新,看的多了便没了新意,希望可以革故鼎新;再一个便是门票价格高,不允许经常光顾。而与之对应,外地的游客在逐年增加,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由此可见,吴桥杂技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仍需不断革新。我们参观了吴桥杂技艺术中心、吴桥杂技博物馆、吴桥图书馆以及吴桥宣传文化中心,为里面的藏品之丰富而惊奇,为它的文化历史而惊叹,更从中深入了解了吴桥杂技的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我们得到了齐校长的热情招待,通过齐老师我们了解到,虽然是杂技学校,但仍看重文化教育,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教学。齐校长说我们国家缺少专业的杂技学校,从采访中我们感受到齐校长对保护传承吴桥杂技充满了担忧和期待。同时,齐校长对吴桥杂技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几点建议:1.政府需加大宣传力度,各宣传部们、协会工作也要做到位;2.高等杂技教育学校要对服装、灯光、音乐以及师资等做专门培训,在国内建立试用基地;3.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弘扬学校的正能量;4.把杂技文化国际化,使杂技文化走出去;5.把杂技艺术与其他艺术融合,取长补短,使杂技文化更加丰富独特具有魅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印记是我们应保存的记忆。这一遭,我们看见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却也发现他们正在面临着一定的威胁。我们作为时代的传承者,国家的继承人,应该共同努力,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成长于祖国山河之中,立于世界民族之森。
http://www.dxsbao.com/news/64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