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常州非遗直播实践之旅

来源:泰州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刘童 何心娣

“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这是苏东坡对常州最深情的告白。

暑假期间,我和团队成员特地来到钟楼区,从运河出发,感受常州的历史气息。

第一站就是运河附近,探访运河的独特魅力,感受运河的人文关怀。

家住运河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常州钟楼区居民的答案是:幸福感满满。在钟楼区,采访团成员感受到了运河边的美好生活。老街入口处,一幅雕刻在墙上的《运河全景图》徐徐展开,画面中商铺林立,舟楫如云,一派繁忙景象。据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钟楼区一直是交通枢纽,因为运河,这里上通扬州,下连苏杭。航运的兴起,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这里成为了万商云集、百业俱兴的全国四大集市之一,最繁盛的时候有426家店铺,小摊小贩数不胜数。20世纪90年代,随着常州城市发展、运河扩宽和老桥拆除重建等原因,沿河老街大部分被拆除,钟楼区老街也逐渐没落。

为了再现昔日胜景,钟楼区在去年进行了改造,保留了老街旧巷、古建故宅等传统风貌,新建了大运河景观步道、便民停车场,并且引进了张隆兴麻糕、米酒坊、书画铺等一批特色商铺,通过地方美味、非遗文化唤醒人民群众对老城古巷文化的热爱,积极打造牌楼巷网红街区。在当天的采访中,采访团成员们看到热闹的小路蜿蜒曲折,古朴的小店错落有致,站在街尾的大运河景观步道上,可以看到货船往来,运河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改造以后有点找回原来的感觉了,很多小时候的回忆又找回来了。”常州钟楼区的老爷爷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了,也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变化,“最近,好多搬走的居民又回来住了,说这里比高楼大厦更接地气。住在这里,我们觉得幸福感满满。”老茶馆、典当铺、木行……沿着街道一路走进运河五号小剧场,里面复原的老旧场景,让人一下穿越回常州老城厢。这是属于常州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素有古长城美誉的西瀛门,西瀛门,长210.9米,宽4.6米,高6米,是常州留有的一段明城墙。

西瀛门的历史,是常州人应该记住的。最早的时候,可追溯到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入侵南宋,蒙古铁蹄四处践踏,常州城虽是“纸城”,但常州人却是“铁人”,与元军展开殊死搏斗,元军调集20万兵力攻城。元军向来残暴,攻破城池,只为放牧——屠城。据传常州仅有七人因躲在惠民桥下得以幸免,却只剩下了墙壁。

蒙古人是不可能给我们修城墙的,于是到了明清才修复了城墙,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添加了如今的西瀛门。在淞沪会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常州城,西瀛门,南大街等重要金融街都被轰炸,连古庙遗迹都没放过,甚至直接炮轰文笔塔。日军在此也开展了和南京一样的暴行——屠杀。4000多人惨遭杀害,常州古城受到了严重摧残。

西瀛门的历史,说不完,道不尽,但是在西瀛门的城墙上,应该铭记脚下踩的是一片多么火热的土地!

城墙,是在战争来临时起保护作用的,但是常州人不会永远在保护中度日,他们会去反抗的。抗日时,他们靠的是西瀛门之精神,打游击,杀鬼子,直到解放。

西瀛门最终得到了保护。民国时期,西瀛门一带商埠林立,是著名的金融商贸一条街,不少店铺建在城墙根下,于是商家便依墙开店,有的更是将城墙掏空建屋居住,这虽然是对城墙有所破坏,但在客观上却保护了这段城墙。如今,常州在拆除附着在城墙根的旧建筑后,634年前的明城墙终于显露。常州市政府决定修复西瀛门。历史终将铭记,光辉终将夺目。

沿着马路,我和团队成员又来到青果巷。一条青果巷,半部龙城史。作为“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是常州文脉之地,亦是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走进青果巷的九巷八宅,感知书香中的青果“大家”,便也读懂了青果巷的身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进士坊遗迹,它原名父子进士坊,明嘉靖二十年(1541)为表彰董绍、董士弘父子两代进士而建,后改名进士坊。现仅存南石柱1根。筠星堂筠星堂,唐氏八宅之一,内有转盘楼。唐荆川玄孙、明崇祯举人唐宇量宅第。教育家、民国辅华中学(常州第三中学)创办人之一汪绍先曾在此居住。

青果巷重修开放之后,一批高颜值有情怀的文创品牌和常州老字号为这里带来了别有特色的 “人间烟火”。

青果巷中最著名的便是文亨桥旁的梳蓖艺术馆。梳篦是属于常州的文化符号,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魏晋时期,这文物已经是有那么1600多年的历史。梳篦存在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制作精细,选料也非常的有讲究。常州梳篦对常州人是一种非常骄傲跟自豪的存在。邢粮,作为这项工艺的传承人,江苏省级非遗传人、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常州首届十大“龙城工匠”之一的邢粮,这一事物早已经是成为它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梳篦博物馆藏品丰富,那是属于梳篦的历史故事。不少展品都是来自邢粮多年收集的唐、宋、元、民国等时期的梳篦近500件,其中不乏骨梳等较为罕见的品种。琳琅满目的书币陈列在艺术感中,令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从这几日的探访常州,我感受到了常州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历史厚重感。时代的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坚决砥砺前行,自觉承担起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http://www.dxsbao.com/news/6483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秘制药前沿,实践书写青春

【导语】初春三月,武汉理工大学化生学院制药zy2302团支部“创新绿动未来”社会实践队走进武汉多家知名药企,开展为期一周的参观实习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生物产业基地……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制药zy2302团支部施洋烈士陵园志愿清扫活动顺利开展

2024年12月5日,满怀敬意的武汉理工大学化生学院制药zy2302班志愿者队伍走进施洋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打扫卫生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志愿者们……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青年志愿助力四年级学生探索植物细胞奥秘

2024年11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实验教室举行。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制药zy2302班的志愿者们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植物细胞知识讲座,并带领他们亲手进行……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化学实验点燃科学梦想

2024年11月26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化生学院制药zy2302团支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有趣的“趣味化学实验课堂”志愿活动。通过生动讲解与趣味实验,志愿者们带领六年级学生探索……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近日,制药zy2302团支部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热气球实验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小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执科学薪火 传仁爱师道

当燃烧的火焰遇上水气球,当倒置的水杯挑战重力法则,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里爆发出阵阵惊叹。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zy2302班的10名大学生走进附属小学三年级课堂,以“生活中的…… 颂星夜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以物易爱,助童筑梦”雷锋市场义卖活动 ——以专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外院青志协”)于2月25日下午在维智广场成功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

2025年3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党务服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唯有热爱,不负岁月
中国青年网阜阳8月28日电(通讯员王宇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3年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红烛”团队赴颍上县六十铺中心学校开…
荟网络之基,萃民遗之菁(南京篇)
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中国非遗花灯文化感悟心得颇多,见下文。自古以来,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秦淮花灯作为南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保存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近…
丹阳市老龄人口幸福指数正稳步提高
丹阳市老龄人口幸福指数正稳步提高随着国家对老年群体关注的提高,各地加大力度完善养老体系、建设养老设施。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老龄人口幸福指数调研”团队对丹阳的老年人口幸福指数从“医”“食”“住…
湖北学子三下乡: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万山崩颓。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南拳,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南拳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南拳派系数众多,为深入了解南拳…
湖北学子三下乡:呼喝风云变,开拳万山崩。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南拳,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南拳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南拳派系数众多,为深入了解南拳…
观长沙文化,感时代精神
7月5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南省长沙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长沙市开展社会实践。他们用心去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水稻的发展历史,追寻袁隆平院士的足迹,在橘子洲头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时代在不断发展,…
玉师学子三下乡:他们说“假期本该是七彩的”
暑假来临,对于大学生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自由时光”了,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选择回家“躺平”,也没有选择去旅游,而是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这才发现,原来假期还可以这样的多彩!202…
观隆平水稻博物馆,缅怀袁隆平先生
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南省长沙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长沙市隆平水稻博物馆。他们在此了解水稻的发展历史,追寻袁隆平院士的足迹,缅怀袁隆平先生。他们参阅资料得知袁隆平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
三下乡感悟:利用旅游资源,做好乡村复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追捧。桂林市张家镇虽然经济较落后,但拥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为了深入挖掘桂林市张家镇榕津村特色旅游资源,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献…
实践感悟:解决痛点,共同富裕
为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今年7月,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平乐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平乐县乡村振兴局进行采访座谈,作为其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