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科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共96名青年学生干部参加,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的方式,从理论学习、红色教育、技能提升、实践锻炼等方面开展培训,旨在一批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学生骨干。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不断尝试,以思想道德素养为核心、专业素质为基础、创新素质为目标,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走进社会参与实践锻炼,争做一名有品德、讲规矩、守底线的新时代大学生,做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月21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范伟在为2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讲授专题党课时,提出他对“科院学子”的美好期望。
近五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深耕党课培训,抓好党员培育,通过以理论学习为主要培训内容,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加强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五年来,学校已成功开展党课培训10余期,全校共有1000余名师生参加了党课、团校培训。
10月12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决定在全校范围内试用木马课堂系统暨学生德育考评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请销假、签到、完成课程作业,同时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德育表现情况进行考评打分。该系统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德育考评内容体系,推进学生德育考评主体的多样化。
“学校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建设,强化网络思政阵地的构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助理校长徐漫介绍,学校按照“互联网+大思政”的育人模式,依托易班App平台搭建了“易班+思想教育”“易班+日常管理”和“易班+校园文化”的网络思想工作阵地。近年来,通过易班快搭与马列部合作开展《形式与政策》线下讲座预约,并在易班微社区开通“大课堂”板块,供学生开展相关话题讨论,目前已超过2万人次参与。
加强专业培训,促进理论基础扎实。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媒业发生巨大变化,新闻教育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0月1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匡文波受邀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新媒体研究中的最新热点”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这是该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活动。
“目前,学校已建立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的24个本科专业。”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张文介绍,学校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将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不断修订完善教学管理系列文件,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成果奖励,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依托学科优势成果申报1个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新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
“入学教育时就有老师对我们专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学校经常举办各类专业讲座,这对于我们自己所学专业都能够有更深刻的思考,对我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陈艺元表示,通过在校期间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
加强产教协同,凝聚创新就业合力。
“如何抓住项目核心技术?如何为产品定位?项目是否可以有效落地?如何体现产品优势……”5月12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在学院网站、公众号等各大平台进行先进典型报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高水平竞赛,不断拓展学生视野。
仅近五年,学校先后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铜奖9项、鸿蒙系统开发与应用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获鸿蒙开源基金学生项目立项5项,各类学科竞赛奖励共计9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2项……硕果累累。
“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与地方企业、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将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与需求融入教学实践环节,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章权说,学校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取长补短,共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
目前,学校已与遵义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多彩贵州影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花溪区融媒体中心等130余家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欣表示,学校将继续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的理念,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找内涵、抓特色、求创新,培育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http://www.dxsbao.com/news/656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