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转型中的文化资源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 作者:谭超 左俊

文化资源就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通过文化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建的,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对象、环境、条件、智能与创意的文化要素的综合。文化来源于生活,形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文化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目前,我国文化资源开发、配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文化资源开发不科学,存在传统文化资源闲置和现代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充分、不科学,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没有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价值。现代文化资源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存在急功近利、简单粗放等问题,可持续性不强。二是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封锁、条块分割导致文化资源流动不畅,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和共享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转化为文化产品。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不够。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但目前很多文化产品内容空洞、形式雷同,缺乏文化主旨和精神内涵。模仿手法和公式化套路催生的低层次文化产品,不仅把文化消费引向庸俗化,而且引发恶性竞争,挤压优秀文化产品发展空间,对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欧洲很多国家,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非常尊重,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普遍做的好。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各种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很多历史文化资源每天的带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历史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且为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保障。历史文化资源在区域文化个性形成的过程中祁着关键性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能使区域的文化建设获得巨大的动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文化资源的转型,首先要考虑重视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对物质实体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同样,对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也不能轻视。近几年,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积极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积极的运作,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却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回报,提高了本国的知名度。其次是打造优质文化品牌。所谓文化产业品牌就是文化企业组织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它既是文化企业符合的标识,也是内容、包装、结构、风格的形象总和。甚至还是受众对其的评价、信任、依赖以及反馈的“编读关系综合体”的简化形式。具有优质品牌的文化产品应该具有优异的品质、鲜明的特色,合适消费潮流,通过宣传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并在持续的创新中获得永远的魅力。如果没有品牌,文化产业就没有竞争支撑,不错占据市场,吸引顾客,无法持续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自己独特、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品牌带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造精良的精品力作,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发展。

文化资源的转型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共享程度低的情况,通过有效组织和规范描述资源,构建民族文化资源网络,建立资源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资源注册、发布、检索和访问等服务,实现对各类资源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传统的人工储蓄和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丰富、庞杂的数字化文化资源的需求。具有高效的资源存续、检索和管理技术的资源服务平台可辅助用户快速、精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由于当前民族文化资源库的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资源库建设中还缺少一个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同资源的检索方式、格式与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导致各个资源库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因此实现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依靠行业内各单位的合作,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如数据格式、时空范围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资源的转型,文化之新追随时代之新。文化产业的价值是指消费的,即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必须满足主体特定的文化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替他们策划、开发与生产,在其过程中去引导和塑造民众的审美情趣。

文化资源转型文化产业,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产业化发展,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中西部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把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区域文化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及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带;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文化产业和企业集聚。

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载体,有形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中可视具有物化形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产业经济的蓬勃而兴,有形的文化资源依托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的发展,衍生出观光旅游,博物馆遗产旅游、工业遗产旅游等诸多模式,日益成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势必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其转型需时代新人的传承以及守护。

http://www.dxsbao.com/news/6574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时光的流逝
时光,如同一条无声的河流,悄然而逝,带走了我们的青春,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它见证了世界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这是一篇关于时光的文章,它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也展示了其神秘而美丽的一面。时光是一…
消防安全前行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
2024年1月13日,“筑牢防火墙,守护一方平安”社会实践队深入树旺木业进行实地调查,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该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宣传和推广消防安全知识,通过介绍一款与防火相关的软件,…
雪的魅力
雪,这个神奇的自然元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它不仅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更带来了无尽的诗意和浪漫。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雪的外观。它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如同天空中的精灵,轻轻飘落在大…
夜郎图腾在立领衬衫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何以夜郎图腾、何以立领衬衫以及夜郎图腾如何与时俱进,在服饰、文创产品等方面中如何应用,在新时代下中的融合以及创新。夜郎是贵州古代文明的象征,夜郎文化不能涵盖贵州的全部文化现象,但却可…
劳动学习心得
劳动学习心得劳动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在我们祖先由人猿、通过不断的劳动而开发大脑,逐渐演化成…
经典文学: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现实的长篇小说。本书一共有三部,在这三部中,作者都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中国农村社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农民的爱…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组织召开学生心理工作研判会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文法学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能力,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月11日中午,文法学院组织召开心理健康分析研判会,本次会议由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松梅主持,文法…
感悟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小岗村调研之旅
感悟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小岗村调研之旅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是从小岗村起步。1978年底,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分田到户”契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小岗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施行农业“…
学习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加快进入中国,使得…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传承华夏文明,引领文化自信
在滚滚东逝的历史洪流里,一切的事物似乎都被裹挟而下,在无情的波涛里湮灭无闻。幸运的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总有一些传统文化能够记录历史的痕迹,承载文化的血脉。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物化载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