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岸名师讲堂·纪要 | 苏金成:艺术研究方式与方法
12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金成教授开讲。苏金成教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做过访问学者。苏教授不仅擅长书画实践,还有大量的理论成果,主持《中国水陆画图像谱系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本次讲座的题目为《艺术研究方式与方法》,由美院青年教师郑子路博士担任主持,共有百余师生参与现场交流。
一、方式与方法
讲座伊始,苏教授以硕士论文的盲审情况为案例,首先指出了学术研究中方式与方法的重要性。他强调:方式不同于方法,更不同于样式,虽然在艺术学领域中方式与方法之间的区别很多时候是模糊的,但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熟练运用田野考察、图像学、样式论、符号学等方法,以便解决艺术研究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同学们首先要面对的即是思维方式与观念的转变,我们需要从狭小的专业视角中脱离出来,在关注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变化的同时,建立起更加开放、多元的研究视野。
二、历史的书写
其次,他指出了学术研究中历史感以及历史叙事中当代感的重要性。正如西方著名艺术理论家克罗奇(Benedetto Croce,1866-1952)与贡布里希(Sir Ernst Hans JosefGombrich,1909-2001)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越走近我们自己的时代,就越难以分辨什么是持久的成就,什么是短暂的时尚”。他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应尽量避免走进 “瞎子摸象”的误区,在艺术研究中,要尽可能全方位、立体式地看待研究对象,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去看待我们能够触摸的历史。虽然中西方艺术史的研究状况不同,但下述研究范式是我们应当采纳的,即任何历史写作都通过叙事来完成,艺术史也不例外。艺术史研究者应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某一(某些)标准选择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并将他们安排进提前设定的理论框架中,最终完成整个叙事。
三、艺术(史)主要研究方法
再次,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苏教授重点介绍了文献分析、田野考察、图像学等九种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具体事例,对每一种研究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文献分析
所谓文献学方法,是指尽可能地收集现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通过整理归纳后进行分析,从文献中找到相关的学术论据。苏教授讲述了在研究艺术史料与图像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分析。在研究课题中,要对现有的资料和图像进行多维的审视,探寻和归纳艺术史料与图像的具体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
·田野考察
田野作业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研究领域,是“人类学家的前期必备训练”。就艺术学来说,则是以艺术的经典文献对照特定艺术遗存的分析。田野作业方法对艺术研究中的功能、范围、意义、界限等基本理论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和运用。苏教授特别强调田野考察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他以自己到山西、河北晋中等地田野考察的经历,来说明此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图像学
图像学是透过艺术品外在形式,来探讨艺术作品主题或含意的方法。20世纪30年代,德国美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推广了图像学研究法(主要利用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并将该研究方法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与图像学解释。主要是对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图像、图式的历史演变、风格特色或社会习俗、文化,加以分析、考证、描述、归纳、诠释。苏教授提到了图像学方法的局限性,并以蒙德里安的《红蓝黄》为例子,指出它是一种没有特定符号的抽象图像,所以无法进行图像志分析,但可以用其他方法帮助理解这幅画。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就是对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真正的比较艺术研究既是跨国家、跨民族及跨文化的,又是跨艺术门类的。
·风格分析
根据西方学者夏皮罗的定义,“风格”的表述包括:形式要素或主题,形式关系及特质。形式要素与主题对表现非常重要,但关键是连接各种要素的方式决定了风格。在沃尔夫林与李格尔的“形式分析体系”中,常涉及作品的所用材质及其作为一个实体的形式要素,如线条、块面、画面等方面,与种族、文化、历史无关,关注点在于作品本身,回避了艺术的经济和社会的问题,将作品的形式特征视为解决一般艺术作品的专门方法。
·功能分析
功能学的研究是对艺术整体的研究,借助不同的资料作出思考和判断。苏教授强调功能分析研究与图像学研究看似相仿,但实际区别很大。图像学研究是就单一图像进行解读研究,而功能学的研究则是要求图像必须是在某一时代的社会特定空间的集体考量,需要综合的考察研究。图像学是在考古资料基础上的分析,是对图像的深入研究解读,而功能分析则是在图像认识基础上,深入图像的本质与时代,对图像的创作意图进行探讨。
·统计分析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类、处理并且分析事实和数据的科学。苏教授提到学术研究领域,有一些研究论文,虽然不涉及数据分析,但可以借用统计学的表格、示意图等方法与方式。此外,还介绍了日本学生运用统计学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案例。总之,这些内容涵盖了艺术、科学和设计等多个领域,强调了在写作过程中图式和框架运用的重要性。
·符号学
语言研究领域常用的符号学在20世纪中期开始了“视觉转向”,在20世纪后半期思想家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中,众多研究者开始重视符号学理论,意图提高讨论的实证性。由于视觉系统与语言系统之问的区别,在研究视觉艺术时,需要对符号学框架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完善符号学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苏教授基于符号学理论,阐释了如何从作者、语境、作品和读者等不同的维度,对艺术作品中包含的形式、修辞、审美和观念等进行分析的方法与路径。
·跨学科
最后一种研究方法是跨学科(跨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学术研究也是如此。苏教授指出:在学科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学术研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学科之间的互动合作。一个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美术学、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考古学等,以全面的角度去研究一个问题。未来,艺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将更加广泛,路径也会更为多元。
四、写作范式
最后,苏教授介绍了论文写作的标准范式:选题时要注意综合考量题目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文献收集的难易度、自身能力及兴趣;摘要写作要注意精简,概括问题、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要准确,给文献的储存和检索带来方便;引言要让读者了解研究问题的背景、现状、目的和思路;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资料翔实、分析深入,按承前启后关系或平行关系分大纲;结论要便于读者记住一些关键结论,了解还有哪些不足或者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参考文献应重视日常记录,在日常阅读时记录使用过的文献;文中应要有信息完整的图片,文末应有资料丰富翔实的附录。另外,他还强调:随着学术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艺术研究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目。因此,艺术叙事“语言”更加丰富,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科技应用于各个领域,对艺术研究的影响非常明显,让我们能够得到并利用更多的资源与方式,去表达我们关于艺术的想法。
整场讲座,苏教授细致、全面地给研究生们解读了艺术研究的方式与方法,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编辑/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林熙
http://www.dxsbao.com/news/659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