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浅析“非遗”视野下贵州苗族服饰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 作者:孙小涵 祖嘉怿

一、苗族概况

贵州是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苗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新中国成立前,苗族的农耕生产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山地生产和水田生产。西南多山少地,苗族只能在一些山间小盆地及溪河沿岸开发出若干水田,或将一些山坡改造成梯田。近代以来,大部分苗族地区已由山地生产为主转变为以水田为主。在农业出现以前,狩猎和采集就 是苗族劳动生产的主要部分。进入农耕社会后,狩猎仍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一直延续到近现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关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伴随着苗族地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狩猎才在苗乡逐渐减少或消失。

二、苗族服饰文化

1.苗族服饰

一般而言,可以依据性别、年龄和功能上的因素,把苗族服饰分成女服、男服和仪式服3个类别。苗族女服品种十分丰富。除了少部分地区外,几乎每个苗族居住地区,每一个苗族支系都还保存着苗族传统持色的服饰。从某种意义上说, 苗族女性是苗族文化的保存者。从服饰结构、装饰部位及穿着方式等形成的风格看,苗族女装可分为14型77式。

与丰富多彩的苗族女服不一样,如今只有权少数地区苗族还在日常生活中保留有本民族特色的男装,更多的地区则只有在节日、庆典、祭祖等场合上才出现。传统男装已经礼服化,失去了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这反映了民族服饰变迁呈男快女缓的态势。简而言之,苗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比较简单。苗族男子大部分头裹青色或白色的头帕,身着对襟或左枉、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腰系长带,肩挎芦 笙。贵州各地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对襟或左枉、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此外,银饰在苗族服饰户占有十分突出的位数,特别是女盛装,银饰成为必不可少的配件。苗族银饰不论是从品种数显、 造型风格、还是制作工艺上讲,在中国民族服饰中十分突出。

2.苗族服饰手工艺

与五彩斑斓的苗族服饰文化密不可分的是苗族服饰的手工艺。苗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其中以纺织、刺绣、挑花、贴花、蜡染、银饰几大类最为著名。苗族妇女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穿戴者,更是苗族服饰的主要制作者。就纺织而言许多苗族的家里都有织布机,自己织布,织锦。苗族织锦有通经断纬法和通经通纬法两种,以细彩丝线为经纬纱按通经通纬法织出的花手帕、头巾等。织锦是项细致活,梭子来回的在纬线间穿梭,织出各种图案。就刺绣而言,苗族盛装的主体部分,主要是由一块一块的绣片组成,刺绣是苗族服饰最为最要的一项技艺。

苗族服饰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艺就是银饰的锻造,银饰品主要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银饰可分为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

3.苗族服饰与社区文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民族文化也不例外。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期,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每一种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以功能主义的视角看待苗族服饰,可以明显地发现苗族服饰除了满足避寒、遮阳以及适应山地生产生活等人类的基本需求外,还具有文化认同、族群识别、社会互动方面的作用。

众所周知,苗族服饰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服饰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范畴,其服饰的纹样反映的内容,自然也就是他们曾经历过的渔猎时代和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苗族的服饰图案、造型多以鸟兽虫鱼、草木花果以及神话传说为题材。比如,黔东南苗族民间把饰有龙、鸟、牛图案的服饰称为“龙衣”,祭祖衣又叫鸟衣(鸟也是龙的一种形态),专门用来祭祀,以作迎龙拜祖仪典的盛装打扮(旨在得到祖灵的认同);此外,苗族服饰常见的枫木蝴蝶图案也是代表。

除了民族文化认同与族群识别的功能之外,苗族服饰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在其社会互动中起到相应的作用。陈国钧先生在调查贵州苗族社会文化时,认为苗族女性喜欢穿着自己所制作的服饰的原因之一在于“容易婚配——苗夷族在婚丧喜庆时期,亦即男女发生婚姻关系的媒介场所,倘没有新鲜花衣,便不容易引起男子爱恋的热情,因而缺乏出嫁的可能性。”解放后民族专家做的调查也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的苗族妇女,妇女服饰的着重讲求,是在青壮年。以这点来说,苗族与其他民族是完全一样的。在这时期,她们正在选择对象,都想找到一个合意人。这时来讲究服饰,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有些地方,少女们每逢佳节,把新衣重重叠叠地穿在身上来炫于人,一则表示富有,一则表示手巧能干,吸引异性。可见苗族女装对其人生与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总结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省份。贵州文化生态体系中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共生性,在今天的快速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国,也是不多见的。贵州大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苗族服饰手工艺——古老且尚保存完好的纺织、刺绣、蜡染、银器等制作技艺是其精华荟萃。

http://www.dxsbao.com/news/6695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会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12月2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志愿团举办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会,系统展示了一年来在国家公园科普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国家公园的生命密码“

12月20日清晨,湖南长沙大雪初霁,湖南农业大学的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在省植物园生态馆内开启了一场别具湖湘特色的“国家公园的生命密码”主题宣讲。展厅入口处,用湘绣工艺绣制的《千里……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为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11月20日,在长沙生态动物园科普馆,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国家公园科技展。活动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遥感监测……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星城连山海 共护生态家

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城市生活,11月1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在长沙黄兴广场打造沉浸式国家公园科普体验空间。活动以“星城连山海共护生态家”……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国家公园科普宣讲

为深入普及国家公园知识,大力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筑牢生态文明根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1月13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一场以“解码国家公园生命密码”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正……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产教融合赋能食检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共筑舌尖安全防线

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日,该院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何昱呈在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以下简称“省食检…… 何昱呈 湖南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沂蒙山精神宣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2024年11月至12月,2025年2月至3月,湖南农…… 林萱 杜泓萱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为深入传承沂蒙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筑牢信念之基,助力文化繁荣。12月7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了沂蒙精神宣讲的活动。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凝聚起砥砺……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最新发布

践行悟党性,争先兴油田
自2012年以来,我国正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充满梦想和希望的远征,能源是一国发展的动力所在,石油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石…
科教普法走进社区 躬身调研步履不停
科教普法走进社区躬身调研步履不停中国青年网黄石1月30日电(通讯员徐贺)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知,包括人们对常见外来入侵物种的辨别及相应危害的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的认知,同时也为宣传…
品味悠悠佳茗沁 赓续浓浓闽台情|阅华侨历史,筑伟大复兴
纪念先贤策励后昆铭记历史承接桥梁华侨文脉代代传情路相连鹏翼展爱拼敢赢精神在共筑美好新时代2024年1月30日下午,福州大学“品味悠悠佳茗沁赓续浓浓闽台情”实践队前往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和参观…
油田发展,党建引领
胜利油田青春党建实践队前往胜利油田参观,选择了石油工艺研究院作为第一打卡地,石油工艺研究院在石油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能为我们国家能源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参观这样的科研机构可以加深我…
且将新火焙旧茶 淬昔蕴承今芳华
品味悠悠佳茗感受脉脉茶韵醇厚甘鲜天馥郁氤氲和谐绽芬芳2024年1月29日下午,福州大学“品味悠悠佳茗沁赓续浓浓闽台情”实践团队,前往位于泉州安溪县凤城镇的茶叶大观园参观实践。图1实践队队员实践合影进入茶…
青春之力,助街道发展
青春之力,助街道发展每当寒冬降临,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协会总是热火朝天。2023-2024年寒假,“青春进社区,春暖生不息”实践队队员周乐怡响应学院的号召,回到家乡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开展了…
社会第一课
社会第一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在这次暑假期间的实践活动中,“青春进社区,春暖生不息”实践队队员于1…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从心开始,用爱出发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从心开始,用爱出发2023年暑假,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了在长乐镇人民政府实习的机会,在乡村振兴实践岗的一个月,我对政府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当得知寒假团市委依然为返家…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计算机学院学子赴利辛县参加新型农民培训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计算机学院学子赴利辛县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引言:2024年1月12——14日,计算机学院学子参加了在利辛县党校举办的“利辛县新型农民培训”。这次培训旨在积极学习新型农民知识,推动乡村振…
“铁路+乡村振兴”,田野上的新希望。
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山海呼应,大道向前奋力耕耘正当时,乡村振兴阔步前行我们一起走近十八洞村和怀化国际陆港,去见识乡村的旖旎景色领略振兴的雄浑风光去看看山与海携手会写出怎样的华章为响应《中共中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