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生追梦三线 寻找被遗忘的历史
“建设三线功绩伟,喜迎百岁夕阳红。”为加强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弘扬三线精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梦三线”梦与千寻团队赴贵州六盘水调研学习。
我们第一天便开始前往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一楼的艰苦创业区,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艰苦创业三宝、(雨衣、雨鞋、棉袄)建设用具、电唱机、民兵训练工具、模拟住房以及模拟煤矿等等。
20世纪60年代的贵州还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状况,六盘水更只是一片不毛之地,来自天南地北的三线建设者,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从沿海各大中城市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头顶青天,脚踩荒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大三线建设。他们住的帐篷房、藤条房、土夯房以及茅草棚,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他们睡的床是三四十多个人一起睡的通铺,被子也是半干半湿的状态;他们吃的是大锅饭,菜就是一点咸菜拌包谷。夏天的阴雨天气,很多建设者们经常被蚊子光顾。冬天的潮湿干冷,他们洗的衣服好几天都不会干,由于当时落后的条件,他们只能很多人一起紧挨着靠体温取暖。
队员们踏入黑黑的模拟矿区,矿区之中点着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亲临模拟矿区现场的队员们既兴奋又感伤。当时六枝特区65工程处的多名官兵在一个溶洞里面住了一个月。他们的队长带头进入了这个山洞,他们喝的水都是从岩里一滴一滴接下来的泉水,他们都是三四十多个人同用一盆水,洗脸、洗菜、洗手、做饭、洗脚,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在岩壁上写下像“身居山洞观世界,脚踏群雄争先锋”的豪言壮语。“我们过的日子真的太安稳舒适了,未曾体会过老一辈人为了祖国强大,运用简易的工具,挖煤。我看到这煤矿能够想到,三线建设者因为频繁挖煤,那双粗糙黝黑的手怎么洗都是黑色的,那是三线建设的烙印。”一名队员这样说到。
http://www.dxsbao.com/news/679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