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三线建设
7月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梦三线”梦与千寻团队一行11人从十堰出发,经过26个小时的车程,跨越1500多公里,来到大西南,实地考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典型地区贵州六盘水。时隔半个世纪,当初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如今大西南地区的凉都,溯其根源,三线建设不可不被提起。
讲解员向我们讲解的是柜台里面的一些当时的三线建设时期的证件,函件,以及生活用品。
其中有西南煤政的人民来信转办单,也有水矿局的干部的商调信,日期显示的是1978年,而1978年正是三线建设的建设时期。这些都是三线建设满满的历史记忆与回忆。
讲解员还向我们讲解了流传在水钢工人间的“艰苦创业三宝”。分别是雨衣,雨鞋和棉袄。
贵州潮湿阴冷,建设者们洗的衣物好多天都不会干,所以他们必备雨衣,雨鞋和棉袄。为建设三线,他们在六盘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情况下,头顶青天,脚踩荒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展厅中大多以图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国防基地,煤炭基地等。在我们的想象中,贵州三里无平路怎么可能有像飞机这些航空类的制造基地。可讲解员告诉我们,在贵州是有这些航空工业基地的,像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歼-教九飞机就是011基地所生产的。
紧接着,讲解员又向我们普及了更多的三线建设的细节问题。
在最重要的国防基地里面,有几个比较特殊的而又关乎着我们国家安全的基地。想想也是,没有国,哪有家。这其中就有011基地和083基地。看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逐渐壮大,队员们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寻梦三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http://www.dxsbao.com/news/68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