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大(威海),有一群志愿者,在2015年至今的2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从事着抗战老兵走访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威海、湖南、安徽、四川、云南、上海各地;他们寻访老兵、举办展览、学习公益团队管理、开展抗战精神入课堂巡展;他们与各大基金会合作、采集抗战老兵手印、记录并整理老兵口述历史;他们陪老兵过生日、为老兵穿军装、陪孤单老兵共渡中秋端午;他们进行公益创业,为走访老兵筹集活动资金;他们的关爱行动受到了中国青年网、齐鲁网、威海晚报、威海广播电视报等多家媒体的先后关注和报道,并成功在两年内将只有三人参与的队伍扩大到如今的千余人,开通喜马拉雅老兵电台、记录团队活动的微信公众平台,让更多的人走进那段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历史。他们,就是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
8月中旬至九月上旬,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结束在湘乡十地的老兵走访活动,开始展开在威海地区的抗战老兵寻访。此次寻访区域遍布威海,有文登、荣成、乳山及环翠区、临港区、经区、环翠区及高区等地,旨在核对抗战老兵基本信息,了解老兵身体状况及基本生活状况,为十一期间大型自助慰问活动做准备,此次寻访活动也是201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一个重要板块。
找不到是常有的事
此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共三十余名,因人力有限,故将走访队伍分为十余个小分队,两人一组开展寻访活动。
在威海的老兵,更多的是参加游击队和独立营,他们生活在农村,文化不是很高,抗战胜利或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便退伍归乡,此时的回乡,不是功成名就,解甲归田,而是回乡舂米耕田,继续原来的农人生活。老来为了给儿女减负,依旧潦倒清贫,
“昨天去了六个老兵家,有两个老兵的地址如今已经换了街道,有一个老兵搬家,还有一个不在家,还有一个已经去世,一天整下来,真正找到并有联系的只有一家。”一位志愿者如是感叹道,脸上不免露出遗憾。初次走访,老兵信息来源不易,且地址多为几十年前的老兵旧址,在走访的过程中志愿者常常需要非常仔细地查找地图、询问路人、向当地民政部门求助。找不到是常有的事。
叩开那扇门,我就知道,我来对了
经历了第一天走访的不顺,志愿者的信心不免大有下降,每次敲门,心里都怀着忐忑、不安,比起听到拒绝、搬家、不认识、不知道等的声音,志愿者更害怕听到的,是老兵已经去世。与此同时,更加意识到此次活动的意义非凡。正如前段时间放映的《二十二》,曾经的几十万变为如今的二十个,可以想象,若按照这个数量计算,我们可以想象现存抗战老兵的数量。
“叩开那扇门,我就知道我来对了。”敲门三次,里面终于有了应门声,一位戴眼镜的阿姨赶过来开门,问“你们找谁?”说明来意后,阿姨脸上露出了微笑,将我们迎了进去。
为期十余天的走访已近尾期,一批批旧的志愿者开始退役,另一批新的志愿者又加入到团队中来,为暖兵筑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将始终秉承“缅怀历史,铭记先烈,传承民族精神”的团队精神,让关爱老兵活动有组织、有规模,将历史真正铭记在我们心中,不管时光如何变迁,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将一直存在,爱国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
http://www.dxsbao.com/news/68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