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三线历史,助力十堰发展
六盘水地处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六盘水,变旧为宝: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特色,“三线”建设工业体验馆见证了凉都的磅礴征程,“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助推脱贫攻坚。这些宛然成为一种“三线产业”,推动了凉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极大拉动了经济增长。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三线建设”在十堰人的记忆力淡忘,更是成为年轻人的陌生词汇。通过比较研究六盘水和十堰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积极吸取凉都“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开发,为十堰三线文化建设提供合理意见。
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辖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十堰曾经以东风汽车公司作为支柱产业,使十堰在四十年间得到飞速发展,其产业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从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搬离十堰之后,十堰的经济并不如以前发展迅速,六盘水以前同为工业城市,后转型为工业旅游城市,其经济发展经历了增长-衰退-增长的趋势,六盘水的经济虽然曾经退后过,但其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成功转型,使其经济不断发展,变旧为宝,很好的利用其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过不断的改进,走向更好的未来。
十堰现在同样需要找寻新的出路,为十堰提供更好的发展需求。
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经济落后,和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国家实行“三线建设”战略工程,我们的先辈们在中西部,在偏远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用生命和青春为共和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着,他们甘愿把自己的每一滴热血都融入祖国的大地!新世纪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经济的繁荣让人们眼花缭乱,产业发展的速度让世人惊叹,但物质上的丰裕却让人们对曾经那段艰苦岁月多了些许遗忘,“三线建设”也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历史痕迹。2017年3月,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重点保护三线建设遗产,“三线建设”文化是是中国之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在新时期,它不应被人们遗忘,更应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让其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色彩。我们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三线”城市,意在发扬先辈面对困难不低头、勇往直前的革命品质,学习先辈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革命精神,让“三线”精神得以传承。同时也对“三线建设”的保护,促进“三线”城市文化发展,助力“三线” 城市转型、更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各界尚未意识到三线建设之于贵州、三线建设文化之于贵州文化的重要性,本文对贵州三线建设文化进行了梳理,对其形成基因作了概括,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加深对贵州三线建设文化精神价值、市场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贵州三线文化产品的品位,实现贵州的文化跨越发展.贵州的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入多、动员广、行动快、在贵州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对贵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贵州省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贵州第一部三线建设志《六盘水三线建设志》已于2013年8月出版,该书详实,真切的介绍了六盘水三线建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六盘水市的由来,记录了无数三线建设者辛勤的努力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也记录了三线建设对六盘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所生产的深远影响,歌颂了三线建设者“前仆后继”“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宝贵精神。
http://www.dxsbao.com/news/69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