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三下乡”丨兰州交通大学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 绽放青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激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24年暑期,兰州交通大学组织多支实践团队奔赴基层、深入乡村,在社会实践中铸牢信念、砥砺品格、开阔视野,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批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兰州交通大学的4支队伍用实际行动,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土木工程学院“疆心独韵,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组织返家乡的新疆同学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自动化学院“汉裕文化交融探索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齐聚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非遗展览了解裕固族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民族团结。交通运输学院“雪域新姿:石榴新芽映红花”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行走在卓尼的乡野牧道上,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重走长征路、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慰问藏区独居老人、垃圾清理、直播推销农产品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书写属于“交运青年”的青春篇章。外国语学院“共育石榴籽,同筑中国梦”民族团结实践团跨越900余公里,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包头市博物馆和五当召、东达山非遗面塑工作室中,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春坤山景区中,实践团成员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并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答卷”作出交大学子的应有贡献。
守望同行积石山
2023年12月18日深夜,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兰州交通大学迅速响应甘肃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委派专业人员,组织调配救援力量,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危房检测工作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开展支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认真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2024年7月,时隔半年有余,土木工程学院“守望·同行”震后灾区建筑状态评估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前往积石山地震灾区,深入积石山围绕建筑安全状态评估、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据团县委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的介绍,地震发生后包括交大青年在内的许多团员和青年力量第一时间报名加入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队伍,奔赴抗震救灾一线,通宵达旦奋战在抗震一线,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发放保暖大衣、搬运救援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距离震中最近的乡镇刘集乡阳屲村,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了一位亲历地震的女士。她缓缓道来,那场灾难来临时的惊心动魄:房屋摇摇欲坠,天地变色,恐惧与无助弥漫在空气中。聆听她的叙述,实践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场灾难的无情与残酷。实践团的成员们按照原定计划分成若干小组,深入村民之中,积极开展地震灾害科普宣讲活动。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传授防灾减灾的重要知识,用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让村民们认识到科学防范的重要性。
情系康乐助振兴
兰州交通大学围绕学校与康乐县人民政府“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部署,组建10支校级专项团队,共计80余名师生共赴康乐建设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开展国情农情教育、红色教育、科技创新、支教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乡村支教融科技,康乐振兴创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康乐县斜路坡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第13期星火支教团前往康乐县八丹乡芦子沟村开启支教征程;经济管理学院“和美乡村看青年”实践团赴康乐县拔子沟小学与东沟门小学开展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新能源先锋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实践团和八松乡龚庄小学的67名小学生一起通过科学小实验和创意手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了解近在自己身边的新能源。文学院“同言语,共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前往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鸣鹿乡胡麻沟村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帮助民族地区的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壮年和儿童学习普通话,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受到了广泛好评;文学院“遗艺康乐·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团”采访了花儿、制香、竹柳编制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切身感受到深耕中华文化,传承非遗之美,非遗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向新而生;化学化工学院“助农振村,走进康乐”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胡麻沟村的下乡实践中,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体悟当地的农村发展情况、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教育引导他们把个人追求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http://www.dxsbao.com/news/706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