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4年兰州交通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兰州交通大学广泛动员、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6个学院围绕七大类别、国家级及省级专项经过团队申报、学院(总支)推荐、校级审核、立项答辩,最终遴选出127支团队,1200余名交大学子奔赴13个省级行政区、24个地级市、44个区县,到沃野田畴中书写青春答卷。
主动走进康乐,促进乡村振兴。兰州交通大学围绕学校与康乐县人民政府“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部署,校团委带队6个学院的10支校级专项团队,共计80余名师生共赴康乐多样社会实践活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乡村支教融科技、康乐振兴创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康乐县斜路坡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第13期星火支教团前往康乐县八丹乡芦子沟村开启届次化的支教征程;经济管理学院“和美乡村看青年”实践团赴康乐县拔子沟小学与东沟门小学开展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数理学院的“美丽乡村、康乐前行”科普实践团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八松乡岔路小学进行数理知识科普宣讲;新能源先锋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实践团在八松乡龚庄小学的67名小学生一起通过科学小实验和创意手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了解近在自己身边的新能源;文学院“同言语、共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和“遗艺康乐·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团”前往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鸣鹿乡胡麻沟村分别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和采访非遗文化传承人活动,在语言文字文化交流中尽显青年学子担当;化学化工学院“助农振村、走进康乐”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胡麻沟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沉浸式实践中体悟当地的农村发展情况、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
走访调研同劳动,民族团结我践行。兰州交通大学的4支队伍用实际行动,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土木工程学院“疆心独韵、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组织返家乡的新疆同学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主题实践;自动化学院“汉裕文化交融探索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齐聚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非遗展览了解裕固族文化;交通运输学院“雪域新姿:石榴新芽映红花”队走在卓尼的乡野牧道上开展系列活动,书写属于“交运青年”的青春篇章;外国语学院“共育石榴籽,同筑中国梦”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博物馆和非遗工作室中深刻感受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依托国家专项,厚植爱农情怀。我校5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土木工程学院“粮安传声、爱农筑梦”粮安宣传志愿服务队赴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展开粮食安全主题调研宣传、并赴临夏回族自治州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站开展实践活动;机电工程学院“翠岭红壤——靖远匠心农品绽放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靖远县大坝村了解大棚种植、探究农产品,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当地发展振兴贡献青年力量;艺术设计学院“美丽乡村、艺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开展乡村墙体彩绘实践活动;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青春赋能先锋队走访庆阳陇原北国春有机苹果园区,通过入户调查,走进农民的生活;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在天水火车站及花牛苹果生产基地了解高铁快运的作业流程、组织方式及中铁快运在运送花牛苹果通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开展仪式教育,担当时代责任。兰州交通大学43支社会实践团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在红色线路上开展多项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土木工程学院的“传承红色圣火、追随革命记忆”会师精神宣讲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机电工程学院的“青春建功聚酒泉、挺膺担当绽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追寻西路军足迹、赋能红色村镇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开展了红色旅游规划与推广活动,部分实践团还与企业开展了技术交流,为油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探寻铁人故事赓续铁人精神实践团”深入玉门油田了解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传承铁人精神;“南梁薪火:探寻革命记忆之旅”实践团在南梁革命纪念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新能源先锋美丽中国实践团”在八步沙老汉纪念馆开展了新能源科普活动。
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实施开展以来,形成了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活动体系。下一步,学校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课堂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校内外育人体系融会贯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http://www.dxsbao.com/news/7122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