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康伟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301班
实践感悟: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利用假期返回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自我能力的锻炼,更是深入了解家乡、反哺故土的宝贵机会。以下便是我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的详细内容。
实践期间,我参与了多项工作。其中包括有:为中小学生组织有关冬季感冒预防健康讲座、宣讲红色故事,使我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陪老党员聊天、帮助老党员,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也深感温暖;帮助社区人员开展了写对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通过写春联的方式了解汉字的魅力,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参加了送对联活动,进一步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组织了中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提高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让我更加了解家乡社区的需求。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我进一步明白即使是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能给社区带来积极的改变。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将伴随我一生。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在校园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我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家乡、回报家乡,共同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也期待家乡能够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振兴。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让家乡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姓名:李诗琪
班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401班
实践感悟:
这个寒假,我在社区的爱心托管班担任志愿者,陪伴十多个6至10岁的孩子度过充实时光。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特殊儿童的标签,这里只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和细碎的日常。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让我触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温度。
起初,我以为辅导作业就是纠正错题,直到遇见总把橡皮擦搓成碎末的航航。他总急着问答案,却不愿读题目。于是我撕下草稿纸画起“闯关地图”:“现在你是小勇士,题目里的每个字都是线索哦!”当他第一次独立解出应用题时,眼睛亮得像是发现了宝藏。原来比起正确答案,教会孩子拆解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现在的航航会主动圈出关键词,遇到难题时不再扔笔,而是歪着脑袋说:“我再试试第二条线索。”
依据社区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时,“老师,我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孩子们背诵安全口诀时像唱歌般流利,但情景模拟时却漏洞百出。我们设计“安全小剧场”:用凳子搭成公交车,用粉笔画家庭楼道。扮演“坏叔叔”的我刚拿出“糖果”,八岁的乐乐突然大喊:“司机叔叔!这个人我不认识!”其他孩子立刻跟着按响“虚拟报警器”。当知识转化为本能反应,那些背过无数遍的“不要”和“不能”,才真正扎根在孩子们心里。
在带孩子们画画时,总有人抱怨“不知道画什么”,我便找了几张画让他们找灵感。起初他们都照着画上的东西画,没有一点创新,画到最后还有许多空白部分,他们就问我空白部分该画些什么,我让他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河边都有什么,草地上都有什么。”他们也很聪明,立马就想到要画些什么,不会画的的也会让我做示范。期间不仅是他们,我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在这个普通的托管班里,我逐渐明白:教育不是刻意雕琢的震撼瞬间,而是藏在每天重复的“这道题怎么做”、每幅涂鸦里的“你看我画的房子”之中。当我们以平常心对待每个普通的孩子,便是对成长最温柔的守候。
姓名:刘炆钦
班级:通信工程2303班
实践感悟: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季,我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回到了我魂牵梦萦的家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现状,我决定在这个假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希望能够为这片养育我的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主要任务是跟随社区网格员在社区入户慰问,了解居民生活状态及所需的帮助,并宣传垃圾分类。
踏着晨露,我在网格员的带领下开始了入户慰问之旅。每走进一户人家,我的心就会被深深地触动。那些贫困户、孤寡老人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让我感到一阵心酸。敲开不同居民的房门,就向我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我了解到网格员的工作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他需要对低保居民进行关照,优先登记领取粮食补助的名额,切实地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居民是那么热情,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又递上甜甜的橘子。这才是真的走进群众,为人民服务。此外,我们还给居民分发了垃圾分类宣传册,有的老人不识字,我就将册子内容耐心地读给老人听。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他们或许一开始对此有些陌生,但在我们的耐心讲解下,他们逐渐露出了理解的笑容。一位大娘拉着我的手说:“原来垃圾分类这么重要,以后我们一定会好好做的。”这份信任和承诺让我倍感温暖。
网格员是传递基层群众意愿的中介,是党和群众关系的维护者。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笑容的脸庞,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力量。在与家乡人民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加细腻的情感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用更加坚定的信念去影响和带动他们。这些经历如同宝贵的财富,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成熟。家乡的实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看到了家乡的美好,也看到了不足。我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家乡的明天添砖加瓦。
总结这次返家乡的实践,我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不仅有我儿时的记忆,更有我作为一个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将带着这份情感和体验,继续前行,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不懈努力。
姓名:罗晟铭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301班
实践感悟:
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居民安全项目。该项目旨在保障人民生活安全,而我负责协助团队完成社区活动策划,造访入户核实信息,安全巡逻,消防安全检查,烟花爆竹巡查等工作。每天,我会收集并整理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我也参与团队讨论,为项目方案的制定提供自己的见解。在与团队成员协作过程中,我还负责跟进部分工作的进度,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按计划推进。
这段实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我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才发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并非易事。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团队协作也让我收获颇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让项目顺利进行。在讨论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更好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清晰准确的沟通可以避免很多误解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努力,我所负责的部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数据分析方面,我提供的信息为项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帮助团队及时调整策略,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在跟进工作进度过程中,我确保了各项任务按时完成,保障了项目整体的顺利推进。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让我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姓名:张璟喆
班级:通信工程2404班
实践感悟:
春运,这一场承载着无数人团圆梦想的盛大迁徙,是中国独有的社会景观,也是一年中人们对家的眷恋与思念最浓烈的时刻。每一位踏上归乡之路的旅人,都怀揣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温暖团聚的期盼。在这团圆的日子里,铁路人肩负着保障旅客安全、顺利出行的重任,他们的坚守,让这份团圆得以实现。
寒假之际,为响应学校号召,我踏上了在宜昌东火车站的志愿服务之旅,活跃于进站口、服务台与检票口,为旅客们的出行助力。
在进站口,我是旅客们的“秩序引导员”。我引导大家有序排队,快速通过安检,减少等待时间,让进站过程更加高效。在服务台,我化身为“答疑小达人”。面对旅客们关于列车时刻、候车区域、换乘路线、周边设施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始终保持耐心与热情,尽我所能提供准确清晰的解答,为他们的行程消除疑虑。在检票口,我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检票工作,提醒旅客提前准备好车票和证件,维持检票秩序,保障旅客们能够顺利、有序地登上列车。
这段短暂却充实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收获良多。每一次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与心中真诚的谢意,都让我深切体悟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内心满是温暖与自豪。同时,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旅客交流互动,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突发状况和旅客的特殊需求,我学会了冷静思考、灵活应对。
虽然只有三天时间,但我的实践成果颇为显著。此次实践,不仅让我走出校园,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此类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更多的温暖与正能量,让志愿之光照亮更多人的旅程。
姓名:刘欣
班级:通信工程2302班
实践感悟:
寒假期间,白银迎来一群朝气蓬勃的返乡大学生,他们踊跃参与返家乡活动,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刘欣便是其中一员。
在非遗体验——黄河战鼓活动中,她全身心投入,跟随老艺人认真学习每一个鼓点节奏,感受着黄河战鼓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她表示要将这份非遗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在返乡学子家乡行活动中,她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家乡的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在参观过程中,她不断地记录和思考,对家乡的飞速发展深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
送春联和打扫街道的志愿服务中,刘欣先在送春联现场帮忙分发写好的春联,向居民介绍内容,将新春祝福送出。随后,她又拿起扫帚清扫街道,和大家一起清理垃圾、杂物,使街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上,刘欣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还提议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特色,助力家乡发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次返家乡活动,刘欣和其他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未来发展凝聚了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news/7232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