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石头厝:文化同源下的传承与创新
在两岸文化交流的宏大版图中,石头厝作为独特的建筑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当代的合作活力。闽台两地的石头厝,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生动见证。
历史脉络:同宗同源的建筑智慧
福建沿海地区如平潭、连江等地的石头厝,与台湾马祖等地的石厝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建筑风格到材料选用,都体现出两岸先民面对海洋环境的共同智慧。连江县古石村与马祖列岛的石屋,以石头、贝壳灰为主要材料,兼具防御功能,保留了传统石厝的古朴风貌,展现了闽台沿海居民在应对海风、海浪侵袭时的独特创造力。
此外,台湾众多地名和村落命名与福建移民祖籍地紧密相连,如彰化县的 “诏安里” 对应漳州诏安县。这种地缘联系在建筑文化上也得以体现,闽台同名村落的石厝风格一脉相承,成为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鲜活例证。
当代合作:乡建乡创的活力篇章
近年来,台湾文创团队积极投身福建石厝改造项目,为古老建筑注入现代活力。台湾青年陈柏菁带领团队在连江古石村,对百年石厝进行精心改造,打造出集文创基地、民宿和咖啡馆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空间。改造过程中,团队既保留了石厝的榫卯结构、渔村元素等传统特色,又引入台湾特色农业,如香草种植,实现了两岸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古石村也因此入选 2024 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省级样板村。
文化纽带:民俗信仰与非遗文旅的交融
石头厝不仅是建筑实体,更蕴含着两岸共通的民俗与信仰。平潭石头厝修建遵循 “看日子” 和潮汐规律,与台湾传统建筑信仰一致。两地均秉持 “厝边头尾” 的邻里和谐布局理念,反映出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
在非遗与文旅联动方面,福建借助石厝改造项目,如古石村,吸引台湾同胞参与 “同名村・心连心” 等联谊活动,强化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台湾宗亲回福建祖地祭祖,在石头厝的见证下,进一步加深了两岸的血缘纽带。
政策助力:未来展望的光明前景
福建省在 2025 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明确提出 “创建 10 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石厝活化成为重要内容。随着黄岐 — 马祖 “小三通” 复航,古石村等石厝村落有望成为台胞赴闽文化交流的首站,为两岸石厝文化互动带来新机遇。
闽台石头厝的紧密关联,从建筑形制的同源性出发,在当代两岸合作项目中不断延续与创新。这些实践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又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纽带和可行的产业路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征程中,书写着新的精彩篇章。
http://www.dxsbao.com/news/7245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