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丈村,深入探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哼小车与东路怀梆 ,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中,老艺人们满怀热忱,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技艺,为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演绎了哼小车经典剧目《王清山探母》,以及东路怀梆传统戏曲《八瓜园》《三娘教子》《刘统勋私访》《秦英征西》等。老艺人们技艺精湛,唱腔悠扬,深深吸引了现场的学生们,现场掌声雷动,表达了学生们对老艺人精彩表演的赞赏与敬意。
本次研学活动特别设置了“非遗零距离”环节。同学们在老艺人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梆子、板胡、锣、鼓、二胡等怀梆乐器的演奏技巧,还穿上传统戏服,学习怀梆戏曲中的经典动作。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对这些非遗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沉浸式体验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怀梆戏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戏曲旋律与青春活力相互交融,奏响了美妙的乐章。
研学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怀梆戏及哼小车戏曲的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这两种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探讨怀梆戏未来发展方向时,传承人指出,尽管当前面临传承困难、观众老龄化等挑战,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他呼吁广大青年学生更多地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学习到了戏曲技艺,更深刻领悟了怀梆戏蕴含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在实践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关注并参与怀梆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以青年一代的独特方式,让更多人领略怀梆戏的独特魅力与深邃韵味,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为东路怀梆与哼小车等非遗项目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更彰显了文法学子在文化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文法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冯丈村的合作,让非遗薪火代代相传,为黄河文化传承谱写新篇章。
(初审\李婉鑫 马智慧 复审\朱青 终审\刘松梅)
(通讯员\王新兰)
http://www.dxsbao.com/news/727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