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三名女游客在韩国整容医院整容后面容发生变化,导致机场无法出境,并附上了一张女游客整容后脸部浮肿、头缠绷带的照片。后来经记者多方了解,证实此报道是一条假新闻。那么,该消息又是如何由一张照片而演变成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假新闻”的呢? 据了解,图片出自于微信朋友圈,而拍摄者的“朋友”从朋友圈中拿走该图片发到微博上,并配文称,“网友机场偶遇的,赴韩回来的整容大军”。而实际上,照片拍摄于韩国首尔东大门新罗免税店地下一层的会员中心,这家免税店位于首尔市中区东湖路249号,并不是营销号所宣称的韩国机场,显然,此时的微博配文已经歪曲了事实。随后,网友@建华华发布微博,同样的照片,但是配文变成了“这几个女士利用长假到韩国整容,返程时,在韩国机场无法出境,等待确认身份”。该条微博后来又被营销号@北京人不知道的事儿转发,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评论,转发轻松过万。随即港媒《东方日报》发布新闻《中华趣闻:赴韩整容未消肿,三娇返国被拒》。但是韩国法务部又发表官方声明称,最近在韩国机场并未发生类似事件,并且根据韩国相关规定,外国公民入境韩国时都会在海关留下指纹以辨认身份,因此,出现因脸型不符而被限制离境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至此已经可以证实,该新闻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 假新闻,顾名思义,即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报道。据悉,近年来虚假报道、新闻失真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近年来《甘肃日报》曾有新闻报道称西安市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在社会舆论上引起轩然大波,两日后,《甘肃日报》果断发表重要更正承认该报道失实,并向读者致歉。《重庆日报》和《华西都市报》也曾经报道过中国作协在重庆举行会议时入住了总统套房,而事实真相却是全体与会人员入住的都是标准客房,与媒体报道的内容大相径庭。这样的假新闻事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篇新闻报道,其价值体现在于受众,而正是为了吸引大众的关注度,很多新闻工作者选择抛弃自己的职业道德,一味地炒作可以满足受众娱乐心理和好奇心的事件,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这样一个自媒体信息化时代,由于假新闻制造成本低,所以媒体间为了竞争新闻头条,常常将未经核实的信息发布成新闻,这也是假新闻泛滥的原因之一。对此,资深媒体人刘鸿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制作者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职业标准,要有能力去验证假新闻,再有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假新闻的出口,不像国外会有专门的生产假新闻的专题,可以在特殊时间、特殊渠道去报道这样的假新闻,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窗口去报道假新闻。”
http://www.dxsbao.com/news/74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