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是道什么菜?
文/杨海涛
现在看来,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似乎越来越难。人们为了工作奔波、为了家庭操劳,时间变的不像海绵里的水,如何挤,都总是不够。正因如此,网络上众多“五分钟带你看完XXX”的短视频红极一时,这些短视频就是解构式的一大代表了。微博检索段视频,最先弹出的都是“五分钟带你看完XXX”系列,播放量更是几十万到一百万不等。可见这类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的视频之火爆程度。
“解构”一词,最先出现在钱钟书先生的翻译作品,他将之定义为“结构分解”。解构主义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以一个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为代表,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
快节奏的缔造
现如今,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之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甚至衍生出了倚靠贩卖信息为生的群体。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手里掌握的信息就是能够用于竞争的资本,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文学艺术别样灿烂,信息更新的越来越快、越来越繁杂,这使得获取信息的能力渐渐不如筛选信息的能力重要。时间观念强,办事效率高,生活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个人间,团队间,公司间,甚至国家间必然会加强竞争,也必然会以提高效率为己任,同样就会营造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氛围。要想在这个大氛围中立足,就必需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节奏才缔造了结构式娱乐的沃土,人们追求高效、追求获取信息的速度,这种仅用五分钟时间,就可以达到两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的方式自然是有强大的发展动力的。
其次,忙碌的生活还将我们的闲暇时光切割成大量的碎片,碎片化的知识需求也是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表现。上下班的地铁上,拥堵的车流中或许不足以阅读一本书也不足以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如果你选择了图解电影或者五分钟看名著似乎也可以做到。但每一部优秀的作品,就一定有足够的魅力藏在字里行间,藏在无法概括的细节里面,正所谓“一字千金”,名著经典更是如此。
快节奏的生活缔造了解构式娱乐,解构式娱乐也的确是快节奏生活中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这类视频也在随着大众的要求越来越制作精良,其中很多都蕴含着视频作者的不同态度及人生追求。因此,笔者也发现大部分喜欢看解构式娱乐作品的受众,常会关注一些固定的影评人,其原因往往就是受众认为这个影评人的说法更能让我信服,或者感同身受,更多的则是认为该影评人的作品中蕴含的态度与自己的观点较为一致。这也就如同我们常追求要有“内涵”是一个道理,一个公司会费尽心思将企业文化展示在公司的图腾中,一个班级会尽力将向上和活力展现在班徽中,同样的“内涵”也能够体现在解构式娱乐的作品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篇幅的知识摄取,又能寻到“志同道合”有相同人生态度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文化胶囊众说纷纭
正如微博公众号@刺猬公社所说:“五分钟拆完一部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就好像二十分钟听完一本三十万字的书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人们在选择结构式娱乐的同时,也在为获取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深刻而深深的担心着。对于结构式娱乐究竟是浓缩后的精华,还是电影或著作被分解之后的吐槽式娱乐的争议也一直存在着。
在面临一些重要的面试或者论题的时候,我们常需要“临阵磨枪”地补习一些相关知识,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或许就会选择通过解构式娱乐去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快速高效的“补习”之后或许不能让我们对于相关内容透彻了解,但至少能够达到“扫盲”的效果。这种可以做到“有图有真相”的影片介绍会给我们省去不少麻烦。还记得高考前,老师也会找相关的视频为同学们“扫盲”,对于一些较为拗口,难以阅读的外国名著笔者也都统统用这种方式代替阅读了。但同时笔者也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偏“快餐”的填充知识的方式并不能真正代替阅读,失去了整体的衡量就不会同影片制作者感同身受。只是面临高考,时间紧迫,这个“捷径”不得不走。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解说电影的制作人充当着解构式娱乐中亮眼的一员,他们会在观影之后对于影片有一个崭新的、系统的观点,可以给不知道如何选择作品的受众一个简单的提示,在简单的了解之后就可以不那么迷茫,也可以找到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影片或者作品。另一种情况就是,在结束观影之后,受众或许对于影片的细节活着深意存在一定的疑惑,这时候这些影评人的解构式娱乐的相关作品也能起到解惑的作用。他们其中不乏能够敏锐的捕捉到作品中蕴细节的人,这一部分人能够抓住那些含深意却又容易被普通受众忽略的线索;他们中也有见解独到或者观点犀利的人,这一部分人能够站在与众多看客都不同的角度,提出全新的见解,给受众带来崭新的欣赏方向;他们之中也有专注于吐槽为乐的人,这一部分人常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就目前来看,种种风格还都存在着很多争议,就如知乎著名影评人木卫二的一些作品,其下的评论常存在多种声音,部分网友会认为其“很刁钻很偏激”,但也不乏持有“有真知灼见”的看法的一方。这些风格各异的解构式娱乐的参与者,在不同程度上会以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甚至改变受众的决定。
正因为这一影响,也让解构式娱乐陷入“为电影打广告”和“影响电影票房”的漩涡之中,微博公众号@刺猬公社更是将其定义为“老瓶装新酒”的影视推荐类短视频。事实上,这种快节奏生活缔造的文化传播方式,有时确实存在一些商业行为,将受众的好奇心点燃,再给受众一个“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就可以点燃一个消费热点,这是解构式娱乐商业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是其高明之处。迈克尔·柯蒂斯导演在电影《卡萨布兰卡》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可碎片化的快速阅读或许会因为过于浅显而达不到阅读能达到的效果,正如五分钟的时间也确乎无法让这些名著内化为你的气质。因此,解构式娱乐可以以吐槽的方式搞笑,但绝对不能没有内涵。
“快餐”该如何传统
名家经典或者影视作品究竟能否真正浓缩与这短短几分钟内。少时常说一句戏言,名著便多是普通人读不懂的著作,现在看来也许也有几分道理。大多数名著因为十分经典,后人的言语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之讲述出来,只好保留了其原来的模样,渐渐的这种方式被称之为“古文”,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去阅读一篇古籍,但奈何有时候生不由己,不得不走近这些名著,若这样看来解构式娱乐也的确是让名著走进大众视野的不错选择。
任何一种文化方式的存在都有其具体存在的历史背景,不同时代的需求也就塑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方式,只有产生需求,才会力图改进。现如今网络时代,信息更新之快,也就带来了解构式娱乐的文化方式。这是这个时代背景所带来的产物,所有的新媒体都符合这一前提。因此,解构式娱乐也不是横空出世,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但这种快速获取信息,解剖作品的方式毕竟只是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造就了解构式娱乐的市场,它的存在有众多积极意义。但同时,解构式娱乐的相关作品确乎是无法成为经典。就如大家所熟知的我国的四大名著一样,若没有将之细碎的细节串联,没有将其具体背景做一定了解,读者或许会对其中部分证明人物的行为产生质疑甚至反感,但这些行为若放入其当时客观环境之中去看,便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了。
这样的地位正如汉堡之类的“快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便是只做生活调剂而不能代替正餐。之所以称之为“快餐”,是因为这样的方式的确与我国传统的阅读方式存在冲突,古人讲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阅读为基础,以丰富履历为实践途径,便可将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而解构式娱乐就刨除了最重要的“内化”缓解。它只能满足人们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需求,却无法像完整阅读一样,不能建立起作者同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当你放弃阅读而改用解构式去理解一本书,你所接触的不再是执笔者的思想,而是书评影评人的概括和理解,是书评影评人同原作者的共鸣,这之间的种种个体差异是不能被忽视的,这自然也就使得受众和“古之圣贤”进行探讨无从谈起。影评人木卫二的争议也正是来源于,他会因为偏爱日本和欧洲的作品而使得国产电影在他手里总是拿不到高分,他也因此被观众质疑道:“他的评论也许只适合于和他同一个世界”,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相同的字甚至相同的文章都会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那么像这样的“快餐”,若想常站国人的生活“餐桌”上,必然是需要有所改变的。
不少解构式娱乐作品的作者,也意识到了受众的这一需求。他们便将这五分钟用于简单的叙述故事的梗概,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存在质疑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必然冠有“剧透”之嫌,且不说受众在了解“背后真凶”之后,还是否愿意选择去为电影的票房贡献力量,只是承受来自电影制作团队的口诛笔伐也是一大难以克服的鸿沟。可见这种单一叙述故事梗概的方式比不可取。
后来,解构式娱乐的创作者们,便又开拓了“叙事”与“调侃”相结合的全新方式。一面叙述电影的梗概,但在这其中也注意不至于将其结果和盘托出,一面又巧妙的通过文字的利用将个人的看法融入吐槽当中。这就使得,电影制作团队不但乐于接受这样的“吐槽”,甚至还发现了解构式娱乐中存在的“商机”。有不少电影的制作团队邀请知名的影评人,为自己即将上映的作品摇旗呐喊。
如此看来“快餐”虽不能代替中餐存在,但若将之妥善看待,也不失为一道不错的“前菜”。
http://www.dxsbao.com/news/74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