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说的>朋友们聊的>新闻里报的”这是流行于父母辈的“信任等式”。相较于传统媒体,人们更倾向于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也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好的“真相”。当流言蜚语幻化为“真相”的模样,饱受人们“宠爱”,真相又该何去何从?
一群人“决定”真相
2016年11月牛津词典公布“年度英文词汇”为“后真相”(Post-truth)一词,形容“在影响公众观念上,客观事实远远不如诉诸情绪和个人信仰。”情绪更能主导判断的社会现象。早在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就出现了“后真相”一词,这篇针对海湾战争的文章赋予它“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诞生24年的“后真相”,在2016年迎来大势,使用频率足足增长200%,成为欧美国家的一大流行词。牛津词典总裁卡斯帕·格拉斯沃尔说:“‘后真相’一词获选2016年度热词并不意外,过去的一年被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和社会争论主导。”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正是“后真相时代”的主要推手。在总统候选人中,特朗普、希拉里初选票数一路领先,然而两者都“不受待见”。多数美国人认为特朗普是“疯子”,他直言不讳的“大嘴巴”冒犯了诸多美国人。政策“反复无常”、遭受“邮电门”的希拉里也没有获得选民信任。
在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首场辩论中,希拉里保持机智又精神的形象。而特朗普坚持一如既往的粗野辩论风格,以攻击性的话语取悦自己的粉丝,他直述希拉里是个“只说不干的政客”“没有总统气质”“我认为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的好脾气,而希拉里已经完全失控了”。
为了增加选民的关注,特朗普不断更新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他利用社交媒体扩大政治知名度的方式,被称为“推特政治”。特朗普声称奥巴马是“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大肆宣扬奥巴马不在美国出生的;胡诌自己上过《时代》杂志封面14或15次,“我想我是最高纪录。”事实是特朗普上过11次封面,而尼克森有55次。非党派机构PolitiFact今年六月检视特朗普的言论,发现六成全错,仅有3%是完全真实。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一百位名人抗议:不要特朗普当总统;奥巴马也在民主党大会发表演讲:希拉里最有资格当总统。种种迹象预示政治家希拉里更有机会担任总统一职,也可更理性地做出国家决定,但剧情大反转,特朗普的种种“妄言”依旧无损特他的支持率,最终以276票击败希拉里218票。
部分选民把特朗普推上了总统一职,虽然引发了另一群人“砸”美国的欲望,但这就是大部分选民的意愿,“特朗普更亲民”“跟着自己感觉走”“我只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情绪决定了选举结果,选民的主观意愿掩盖了特朗普的政治弊端,特朗普的金句段子成了对抗政治精英的武器。特朗普亦被视为“后真相政治”的佼佼者。
美国《纽约时报》今年8月发表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威廉·戴维斯的《后真相政治时代》一文,其认为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中,事实从来是占据神圣地位。每当民主跑偏,当选民被人操纵或者政客欺诈,民众都会诉诸事实。但在今天的社会,事实似乎渐渐失去主导社会共识的力量,这种非常普遍的感觉让人认为社会已经进入了“后真相”的政治时代。
观点先于事实站稳脚跟
在“后真相时代”到来前,人们还处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快餐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早已磨光了人们的耐性,人们不愿花时间等待真相。分不清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的人们,以为最先接收到的消息便是“真相”,而给了假象先入为主的机会。真相来临,却“无人问津”,这是“后真相时代”的悲哀。
人们追求情感胜过事实,在事实还没有弄清、真相还未公布之前,各自早已站好了队。以乔任梁事件为例,当乔任梁去世原因还未正式对外公布时,谣言已经肆意传播,许多低级趣味的话题传得神乎其神,差点要还原现场情景。满足大家好奇心的话题,大家都依照流言去揣测,直到经纪公司发文澄清。罗一笑事件,起初大家被《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所打动,人们表示理解罗尔“卖文救女”的痛楚、无奈,愿意慷慨解囊、刷屏转载。当罗尔爆出有几处房产、医保分担医疗费用、涉嫌构成诈骗罪时,人们又“转战”批判罗尔的“罪行”。情绪先导,人们的同情心、怜爱心征服了理智,近乎忘记了探究众筹背后的真相。
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亦是“后真相时代”舆论顶端的典型案例。一家长爆出其孩子在红黄蓝遭受“虐待”,“被打针”“喂药片”“脱光光体检”。随后,一家长“投诉内容”在网上流传,“红黄蓝幼儿园园长和老师猥亵”“打针昏迷”“脱光罚站”……冲击、令人发醒内容充斥这一截图,立即引起广泛网友关注。人们发起一场唇枪舌战,锋利的言语长矛直刺向红黄蓝幼儿园,人们认为红黄蓝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千刀万剐”;红黄蓝幼儿园应当被严厉处置。这一虐童案与“携程虐童案”相提并论,大家开始质疑现今的幼儿园教育发展机制,纷纷呼吁将虐童写进刑法,为孩子的美好童年、健康未来护航。此事件与青少年性侵电影《熔炉》《素媛》久居话题榜,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结局,一个审判结果,希望正义不会迟到。
舆论的浪潮仿佛在说“性侵”就是事实。终于,时隔三天,北京朝阳区警方通报事情真相:网传涉事幼儿园“群体性侵”等内容属于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事实的大反转与舆论大相径庭。
在此时,出现了一群否定朝阳区警方调查结果的人,他们对此通报表示怀疑。在他们看来这是有钱有势的人对受害儿童家长的贿赂;这是政府的“乱作为”,官官相护;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假象;世界上再无真相可言。流言蜚语、众说纷坛,人们思维情感被外界的种种言论影响,而真相变得“无关痛痒”。
“舆论洪流”后的世界
步入“后真相时代”,人们不管事件发展过程,总是不经意带入角色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舆论狂潮中,找到共鸣,从而深信不疑。而真相往往借助于“反转特效”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一分一秒,真相随时面临着落入“陷阱”的危险。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陀阐明了他的“陷阱”观点:“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到好事或坏事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穿越时空的“塔西陀陷阱”来到当今时代,演变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当“权威发布”不再“权威”,社会难免不会陷入窒息与恐慌。
“南周知道”公众号认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纷繁复杂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注意力早已成为各种媒体争夺的稀缺资源,自媒体也越来越娴熟地去迎合大众心理吸引点阅、引导舆论,对事实的核对、对客观的追求、对理想的崇尚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尖锐的话语指出了“后真相时代”存在的原因,但也无不透露着人类社会漠视理性的悲哀。我们情感的需求太强烈,连真相都不够用了。记者网曾发布一篇《“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标准之变》,其论述道:“传统的新闻信息生产线几乎集体失语或避重就轻,让核心事实迟迟无法公之于众。身处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媒介生态已经出现深刻变化,这些都导致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遭到了挑战。”随时代发展,真相如何变成了“—post”,“后”怎么成了修饰真相的词语,这种种引发人们深思,也提出了现今新闻界需要改变的问题:增强新闻权威信。在“主观意向决定事情发展的”的“后真相”时代,也不能否定人们能就此顺心,因为真相忧虑的人群越发增多。
搜狐网作者发表《关于“后真相”时代的思考》一文,指出:“当观点先于事实,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真相变得不再重要,人们的情绪极易被备有居心者利用摆布,虚假的‘舆论洪流’淹没真理的高地,那么整个社会和人类都将面临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危险。”社交网络上,真相与谎言越来越难区分,人们任意“重塑”“扭曲”事实,也成为世界性的一大问题。德国政治家们呼吁人们要通过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媒体了解事实,以此重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点,重塑年轻人的政治观念,防止未来民主基石的崩塌。
“后真相”的危机摆在大家眼前,舆论引导正走向“塔西陀陷阱”,这也是时代所亟待解决的危机。
http://www.dxsbao.com/news/75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