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理论学习部“寻访阅读遗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徐州分队的六名成员一同参观了位于徐州市云龙公园知春岛的燕子楼,感触颇深。
燕子楼,因其飞檐挑脚形如飞燕而得名。燕子楼水浮绿州,洲耸琼楼,四面临水,与北宋诗人陈荐《燕子楼》诗中“侍儿犹住水边楼”诗句所描述的佳境一致。登楼瞩目,近水远山,花木扶疏,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燕子楼自唐朝建成后,遭屡废屡建,楼址也曾数次更改。在抗日战争时期,燕子楼被夷为平地,1985年方得以在此地重建。队员们不禁发出疑问,燕子楼缘何能在千年的历史中“顽强生存”?
经过查证与探讨,小队队员认为燕子楼能一次又一次重建是得益于它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古时文人墨客在燕子楼写下的诗词佳句。斯人斯楼已逝,文化情怀尚存!而正是这种文化情怀的存在,燕子楼才能一次又一次后人忆起,一次又一次,涅槃重生!
在观察燕子楼旁的石碑后,我们了解到了它的前世今生。燕子楼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二人常在楼中饮酒赋诗,弹琴奏乐,留一方佳话。而在张将军逝世后,关盼盼独守燕子楼,矢志不嫁。张仲素曾以关盼盼口吻作诗《燕子楼三首》: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后来,张仲素在拜访白居易时,向其咏诵《燕子楼三首》。白居易读诗,当即依题和诗三首,诗云: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自此,随着《燕子楼三首》的流传,燕子楼被天下人所熟知。在苏轼被贬徐州时,曾夜宿燕子楼,梦关盼盼,作《永遇乐》一词,其中“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一句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遂成为千古名句。
通过翻阅《全宋词》,我们发现苏轼为“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使用树立了典范,后来秦观、周邦彦、辛弃疾等著名词人都曾在自己的诗词中用过“燕子楼”这一典故。
而抗元名将文天祥当年被俘,北上途径徐州,亦曾凭吊燕子楼,题诗“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借此来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随着历史的变迁,燕子楼的故事就这样不断地被文人墨客用文字记叙着、传诵着。可以说,燕子楼孕育了无数的诗词佳句,而诗词佳句又成就了燕子楼。
参观燕子楼时,大家仿佛觉得自己身临其境,亲眼见证了燕子楼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文人墨客在此地的情怀这大概就是寻访阅读遗存的魅力所在吧。让你置身其中,让你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从时代中感悟文化内涵。
最后,大家分别对参观燕子楼抒发感想,畅所欲言,总结出燕子楼在世人心中”千年不倒“的原因。正是因为文人墨客的诗词记载并在民间广为传诵,燕子楼才能被世人所铭记,燕子楼的故事才会令世人所动容。与其说燕子楼创造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不如说那些诗句创造了燕子楼,是诗句,是文化让燕子楼永生!
http://www.dxsbao.com/news/769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