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号,澎湃新闻发出了这样一则新闻:28岁的徐孟南今年3月下旬要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10年前,18岁的他冲着高考0分的目标在考卷上写满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建议,最后考了100多分落榜。
10年之后,这个曾经对高考不屑一顾,想尽办法想要冲破牢笼的叛逆男孩在大众面前承认0分不值得提倡,渴望着用他曾经抨击过的教育制度来改变命运。10年可以磨平一个人的棱角,曾经的热血与锋利会换以妥协与温和,与生活握手言和未尝不能蜕变成一个崭新的开始。
但是遗憾的是,这件事从一开始或许就是错的。
从对徐孟南的采访中大概可以知晓,他抨击教育制度,蔑视高考的初衷,是想成为第二个韩寒。高中前的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并且考上了市里不错的高中,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高一上半学期,他看完了韩寒所写的《通稿2003》之后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整个人的思想都被禁锢住了,他效仿韩寒开了博客,效仿蒋多多考零分,效仿那些曾经受到过媒体关注的高考反叛者抨击现有的教育制度。
他的初衷是,考0分之后会受到媒体关注,继而出书,也许以后从事写作工作。可是故事的结局却是高考失败之后开始的漫长的打工生涯。
建立在效仿他人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就像是对自己的人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当我们在效仿韩寒的时候,我们在效仿什么。
韩寒在1月13日发表的《我所理解的教育》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好比哪天你崩了自己一枪,上天遇见梵高海明威,说哎哟,我学您的,我们都一样,两位大师肯定会告诉你,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学人长处难,学人不如意处却简单,你可以轻松学会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你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
20年之后,韩寒在回忆自己的高中时代时也把留级称作不光彩的事,他退学也并非只凭着“冲出现行教育制度”的一腔热血,多少也是迫于当时留级窘境的无奈之举,可后来人却基于韩寒后来的成功把这当成一种叛逆又酷炫的事情,甚至把它当成避开独木桥的一种捷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别人走过的许许多多弯路而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当康庄大道太过拥挤的时候,有的人或许会想往小路上走,可是却忘了那是别人走的路,你只看到他留下的脚印,却看不到他披荆斩棘时留下的遍体鳞伤。孤身犯险并不都是勇敢无畏的表现,东施效颦的冒险或许只是莽撞与无知的代名词。
当我们在效仿韩寒的时候,我们丢掉的或许是自己的灵魂。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权拥有自己的思想。徐孟南对于高考的厌弃仅仅是因为看了韩寒的言论,一个人可以去赞同或者反对别人的看法,但不能本末倒置,反被他人言论裹挟,当你去把别人的话作为真理的时候,可能留给自己思考的余地就会越来越小吧。
韩寒曾在微博上说,他在路边吃面的时候偶然间听见小情侣在说“喜欢就是放肆,而爱就是克制。”这句台词被许多年轻人奉为真理,可谁又能想到这句话只是韩寒早晨起床突发奇想,图个押韵的产物呢。
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环境与因果,只是处于局外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可见与想见的都只是那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却无暇也无力去顾及那沉于海底的万千世界。盲目的效仿与追逐有的时候不过镜花水月,我们能够抓住的,向来是自己独立的人格与态度。
在徐孟南写的小说里,故事的主人公雪方最后出版了小说,成了作家,被保送至英国剑桥大学。其实不必嗟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活成第二个韩寒,每个人有自己的境遇,有自己的追求,活成自己才最精彩。
http://www.dxsbao.com/news/776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