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八姓之龙川寻胡
结束了前期的徽州汪姓探秘,这一站,我们到访龙川。
昨儿还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今天的龙川,好像预见到什么似的,放晴,温暖。上午,伴随着靡靡山雾,我们走进了龙川景区。
进门踏在龙堤之上,就听到讲解员的声音—龙川,皖南绩溪县一川名、村名,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字辈,计世48世。它是云山缭绕的船形古村落,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回百转古廊桥,有千娇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众多徽文化遗存中,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龙川河南岸,耸立着一座高达十米的石牌坊,与龙川胡氏宗祠隔河相望,这就是奕世尚书坊,又称宫保坊。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迄今四百四十余年。该坊石雕极为珍贵。主楼花板刻有“奕世尚书”四字。上花板刻着“成化戊戌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嘉靖戊戌科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字样;下花板刻有立坊者官职、官衔,姓名及年代。次楼结构与主楼相同,左右分别刻有“大司徒”和“大司马”字样。北向“恩荣”竖匾下的花板上刻有“奕世宫保”、“太子太保胡富”、“太子少保胡宗宪”字样。书法气韵不凡,为明朝书法家文徽明手笔。结合讲解员的描述,我深感这个村子的人杰地灵以及对村民们时代对自己同姓家族的尊敬。
也许就是这藏在血液中的牵绊,体现在姓氏传承中,龙川的胡姓文化保留的相当完善。这也是我们选择拜访此地的重要原因。就看着眼前的着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此外,绩溪还是近代学者胡适、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家乡。 事先了解如此,还是被它的气势与肃穆所吸引。
我们在沉浸在宗祠里,仔细探寻发现,其无论是从建筑结构,布局还是内涵上,都散发着古代中国人的尚祖信仰与胡氏人的文化内涵。绩溪古宗祠通过纪念祖先、弘扬祖德这个机制,又成为古近代社会农村团结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学校,成为推动村落社会公建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者。一是知根知源,凝聚本族。二是引导修德,正人正已。绩溪古宗祠文化给人一个非常突出的感觉,就是许多立在宗祠、写在族谱中的"族规"、"家训",都是教育子孙注意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从政官德、经商道德等等的修炼。提倡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可以说,宗祠是古代落实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所提倡的道德内容看,不少东西在今天仍不失为值得传承、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相悖。三是培育人才,耀祖光宗。在古代,绩溪有"两多":为官者多,商贩者多。这应当归结于古宗祠文化的作用。在祭祖"拜图"时,准入祠堂者除长辈外,得需有功名者,明显鼓励读书,鼓励成才,鼓励建树功名以光宗耀祖,这样自然人才济济,龙川胡氏宗祠就是典型代表。龙川村在历史上先后出了20位进士和举人,区区一个小村庄,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官宦名流聚集于此,实在是难以想象。
不得不说,这次实地探访,真的是收获满满,不仅收集到了我们关于古徽州八大姓氏的文化,更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与智慧,可谓是满载而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龙川当地人请一户丁姓人家来此稳固风水的故事,这也许就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重风水,信鬼神。即便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文化,这些可以归咎到姓氏文化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news/79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