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义乌,映入公众脑海的便是“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2018年7月7日,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新义丝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探寻“一带一路”小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下,来到了义乌,并有幸采访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创业代表冯爱倩女士与陈运泉先生,听两位老人讲述自身艰辛创业史,描述义乌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发展史。
采访中,冯爱倩女士与我们分享了她年轻时的经商故事:10岁时,家乡解放,始得上学读书。1955年初中毕业,当年参加工作。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1980年,冯爱倩毅然辞去义乌饭店厨师工作,筹了300多元资金,摇起拨浪鼓,做起了小商品生意。在理发店门口“勇拦”谢高华主任,表示“饿死不如被打死”,坚持摆摊,哪怕是坐牢。在那个敏感的年代,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被砍掉的。但就是冯爱倩女士有勇气的作为,县委对设摊经商提供了大力支持,形成了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冯爱倩女士也成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创业的“第一人”。自此,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放宽下,义务小商品市场逐渐发展成一个“少年”、“青年”,变成现在与国际接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说起传统工业与新型展业的冲撞时,陈运泉先生激动地表示,传统工业不会被替代,他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人情怀。当然这并不会阻碍新型工业的发展,新型工业可以将这个做的更好,但是文化是不朽的,他们面对的市场不同,互不影响,相互依存。谈起在当前“一带一路”前景下大学生创业时,冯爱倩女士与陈运泉先生则表示:当代大学生想要创业或创建一个平台很容易,但是想要创业成功,不仅仅是资金、技术的支持就可以,要吃的下苦。只有吃苦,才可以成长。这便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将要面临的挑战。
在本次采访活动中,新义丝路暑期实践小队的所有成员感受颇深。通过义乌小商品经济的发展感受到改革开放来国家经济的腾飞,在冯爱倩女士与陈运泉先生的访谈中更感受到在“一带一路”下,我国经济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把握机遇,牢记“刚正勇为,勤耕好学,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实现人生理想抱负。
http://www.dxsbao.com/news/89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