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心”筑梦国情社情观察团奔赴大石镇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大石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北部,距合川城区10公里左右,是重庆主城通往渝南片区其他区县的交通枢纽。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前来探访正在建设施工中的合(川)安(岳)高速大石镇段,走进城市建设的隐居者——建筑工人。
在进入工地的支路路口,志愿者们看到了一个脸上戴着防尘面罩正弯着腰将工地废弃的水泥袋子一捆一捆搬运上汽车的老人,当志愿者将镜头对准他时,就算戴着防毒面罩,也难掩这位61岁老人家的笑脸。通讯员程陈摄
志愿者顺着支路步行5分钟左右到达了合(川)安(岳)高速公路合川区大石镇段的施工现场。首先看到的,便是正在忙碌的工人师傅们。图为两名工人蹲在钢筋架上侧着头将水平线扯直进行水平测量作业。通讯员石路路摄
一名志愿者见工人师傅们看似不费力的将钢筋一握一提便扛在了肩上,说想试试,便借来了手套,弯下身子两手紧握钢筋,用力将它抬起,却无法扛上肩。几次尝试,也仅能把钢筋抬起3秒左右,工人师傅笑道:“你们这些大学生哪里干得来这种苦活。”通讯员程陈摄
图为工人师傅斜着身子,身体微微向前弯曲左臂背在背上,右手紧握铁锤用力的将钢管敲打进钢管卡之中,铁锤与钢管的碰撞发出清脆的“铛、铛”声。通讯员石路路摄 志愿者们在建筑工人们居住的工棚里看到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工人,便惊讶到他的年轻。“当然年轻了,我也才二十岁,初中都没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就跟着姐夫谋个生计。”他眼睛呆滞的盯着地面小声的说道。通讯员程陈摄
走进工棚,志愿者就看到了房间的地板上摆放着两块拼接在一起宽约1.3米,长约2.0米的木板。木板上是宽约1.2米,长约1.9米的单人凉席。志愿者蹲下摸着被子问到:“有点潮湿啊,这里的条件会不会差了点?”“这样的条件很不错啦,这条件一点不算差。”一旁年轻的包工头解释道。通讯员程陈摄
回到工地上,在门房的小房子里志愿者见到了年轻的包工头--柳文光师傅。柳文光师傅跟志愿者说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北至新疆,南至海南,在这个61岁的湖南老人4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的汗水洒遍了大半个中国,曾在新疆感受过30度的温差,也曾在广西吃过用雨水煮熟的黄色米饭。通讯员石路路摄
工地上,一位双脚蹲在一根突出的钢管上正在作业的工人师傅引起了志愿者的注意,当志愿者们正拿起相机准备给他一个“特写”时,他回过头对着志愿者笑嘻嘻的说“我们这些脏衣破裤有什么好拍的,你们城区的高楼大厦才美嘞!”通讯员石路路摄
“帮我们几个湖南老乡拍个合影呗!”柳文光师傅一边招呼着他的老乡们一边冲着志愿者喊到。志愿者们架起相机给工人师傅合影时工人师傅们在镜头前个个都笑得像个孩子一样。通讯员程陈摄
拍完合影后,热情的柳文光师傅硬是要用自己的摩托车将两名志愿者送回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再三推辞但终究拗不过工人师傅,站在办事处门口望着离去的摩托车上单薄的背影,志愿者们心中百感交集。通讯员程陈摄
城市一天天的在变化,一天天的在发展,在繁荣的背后,这样一群城市建设的隐居者,远离故乡,在陌生的城市挥洒辛勤的汗水。繁华的高楼、便捷的交通掩盖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工棚。他们“隐居”于城市的角落之中,用粗糙的双手,宽厚的肩膀建造着我们魅力的城市。
http://www.dxsbao.com/news/97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