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团成员前往赤牛坬民俗旅游文化村开展调研活动。在导游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观看了以村民为演员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其中的抬花轿、搬水船、掐草帽、货郎等传统秧歌剧及跌坛、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盘等带给实践团视觉盛宴,实践团成员纷纷被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所打动。 图为赤牛坬民俗文化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赤牛坬博物馆,囊括了陕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共有展厅展室68个,展区面积30000余平方米,展品5万余件。仓储式的博物形制和独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让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观,令人惊叹。 图为赤牛坬博物馆内古朴的民俗文化

图为赤牛坬博物馆的宣传标语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馆内展品

图为实践团在赤牛坬合影留念合影留念

在乡村振兴局张继军主任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木头峪镇,穿行在木头峪镇,给实践团一股历史的遗韵之风,一种古朴与清雅之感!看到一座座明清的旧居,一扇扇斑驳的门柱,一块块精制的石雕,一个个雕刻精美的旧物件,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从木头峪镇体会到了黄河文明的百年变迁,感受到近年来陕西佳县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木头峪镇实拍

木头峪,古名浮图峪,亦称浮图寨,位于佳县城南20公里处,古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素有“好渡口”之称。明清至民国时期,木头峪村繁荣鼎盛。随着水运的式微,木头峪村最终衰落,但至今仍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民居二十七院。 图为张继军主任带领实践团参观

通过感受民俗传承,文旅融合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成果,实践团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将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同创新相结合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活力,贡献新时代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木头峪镇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