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太阳村是一家民间儿童救助慈善机构,成立于2007年6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大港镇,旨在帮助不能正常生活或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及一些孤儿,特困儿童,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等。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太阳村,与这里的孩子们一同经历了一场难忘的邂逅。
而贯穿这段精彩旅程重要的物件是这只陈旧不堪粉色哨子,它看似破旧、有点儿掉漆,却承载了队员们这些日子对太阳村孩子们“朝来暮去星霜换”的相伴。
哨响唤起了一个温暖的清晨
晨跑是太阳村孩子们的日常活动。每日划过清晨的一声哨响,是队员以及孩子们新一天的开始。太阳还未爬出山坡,队员们在宿舍楼下守候到五点四十分左右,用那只粉红色哨子吹响起床的号角。他们站在寝室门口唤起太阳村的孩子们,并与孩子们一同前往操场站队集合。其中一位队员表示,“起初我有些紧张,因为与孩子们不熟悉,害怕他们不理我们,害怕我们一天的早起白费了力气。总之,我们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镇定。”
又是一声哨响,孩子们在队员们的带领下开始跑操。在太阳村的这几天里,服务队队员们每天以吹哨的方式,叫孩子们起床,同他们一起进行晨跑锻炼,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此时的哨声不再是哨声,它除却了缠绕孩子们的绵绵困意,助他们开启活力的一天。
哨响解锁了一段丰富的学习旅程
太阳村教室的桌椅略显破旧,上面满是斑驳的痕迹,有随手的涂鸦,有桌角的摩擦,每一处都是太阳村的点点滴滴。由于太阳村地处偏远,经费紧张,学校没有条件为孩子们安装电子铃,因此,平日须老师们通过课前五分钟的吹哨来提醒孩子们上课。一声哨响后,孩子们陆陆续续赶来教室。队员们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课是充满学院特色的趣味数学课。实践队的队员们都只是大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双手摩挲着,神色略微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与在学校听老师上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实践队的队员胡媛仙子说道。
趣味数学不同于往常以理论为主的授课方式,实践队队员们集数独游戏及魔方于一体,融合江西师范大学数信学院的教学特色,旨在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胡媛仙子从最简单的四宫格数独入手,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孩子们互动,孩子们在上课过程中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太阳村的孩子们没有像队员们预计中的那样顽皮吵闹,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渴求知识、带着光芒的眼睛。响彻太阳村的哨声是传授知识的声音,是收获的象征!
实践队队员在讲台上的兢兢业业,孩子们在讲台下的认真专注,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在这平凡的哨声下,一切都显得那么难能可贵,那么与众不同。
哨响开启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为保证孩子们按时吃饭,队员们于十一点五十五分准时站在食堂门口提醒孩子们吃午饭。这一次还是一声哨响,呼唤着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那个破旧不堪的粉红色哨子,就是他们午饭的信号。随着哨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冲出寝室,奔向食堂,拿起自己的饭碗在食堂前排好队,到齐后大家开始集体吟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吟诵《悯农》是太阳村孩子们饭前共同遵守的约定。太阳村是一处非营利组织,基本依赖于政府补助及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援助才得以将这份慈善事业持续进行下去。太阳村现有的条件仅仅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无法像其他地方那样,为孩子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所以,这里的工作者希望通过吟诗来告诉孩子们粮食来之不易,愿他们能倍加珍惜。队员们每天用哨子提醒他们吃饭,陪他们一起吟诗,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午餐。
哨响轻道了一声晚安好梦
孩子们睡觉的时间是晚上九点,队员们会在宿舍楼下吹起哨子,并逐一检查孩子们的就寝情况。本来还在各自玩闹着的孩子们停歇下来,房间里变得安静,他们慢慢爬进被窝,准备在宁静的夜晚与月亮星星在梦里相约。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忙碌了一天的队员们,心中一切纷纷扰扰都消失了,疲惫之中更多的是欣慰。
太阳村的孩子们现在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但他们有些许自卑、些许腼腆,对爱怀着满满的渴望。实践队队员们每夜以轻柔的“晚安,好梦”之声,让他们睡得安心,给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希望,告诉他们不再孤单。
哨声就像是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工作者的心声:希望孩子们今后没有哨声,也能按时起床;没有哨声,也能自主学习;没有哨声,也能准时吃饭。让习惯成为自然,伴随孩子们的一生……希望的田野上,哨声在回响,偏远的乡村,爱意在流淌。(文/图 吴佳梅 郭欣怡 熊梦舸 编辑/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0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