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江明珠)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月16日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访民间,探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驱车前往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队员们来到这里去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并来到吕家河村向几位吕家河民歌省级传承人讨教这项宝贵的非遗技艺,藏在深闺的青山绿水却是一片名闻遐迩的民歌乐土,吕家河村被称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老师傅们拉起二胡,拿上唢呐,操起铜锣热热闹闹地给队员们奏了一段起兴曲,观众们热情高涨,都被这古韵古味的曲调给吸引住了,紧接着伴着这些古乐器响起,传承人的歌喉一捏一转,吕家河民歌婉转传来。他们为观众们演奏了《孔夫子闹五更》、《樊梨花》、《十杯子酒》及一部分《西厢记》等歌谣,更有双人情歌对唱《双探花》,欢快的曲调,配上欣喜的歌词,将二人对彼此的喜欢用歌声传递到对方心间,打动了演奏者的同时,也甜蜜了观众们的心。
表演结束后,队员们对着蕴含着满满古情的民歌来历充满好奇,传承人们细心地讲述了民歌的来历,原来大修武当山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修道工在武当后山歇息暂住,闲暇时人们便唱各自当地的民歌以表达思乡之情,而吕家河地处于武当后山,村民们学习各地的民歌曲调,并融汇贯通,形成了具有多文化特色的吕家河民歌。传承人们向队员们讲解完历史后,还教队员们唱了一首《官山是个好地方》,歌词朗朗上口,合唱起来曲调轩昂。
吕家河,歌的土地,歌的日子。歌声与吕家河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歌唱着希望和向往。吕家河民歌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文化资源。队员们这次前往吕家河村,贴近接触吕家河民歌,对十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