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洪兰)为了加深队伍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的了解,更真切的体验吕家河民歌所蕴含的情感,让队员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更浓厚的兴趣,7月16日,“访民间,探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水风情的官山镇,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
早上八点,队伍整装待发,前往官山镇文化站。到达文化站后,文化站站长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官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首先,站长带领大家观看了官山镇的宣传片,让大家不仅仅是领略了吕家河民歌的魅力,而且还深刻的认识了官山镇。接着站长带领大家欣赏展厅里面的各种内容,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各种陈列物品的来历,还有吕家河民歌的一些介绍。最后站长还赠送了一份十分珍贵的礼物给队员,一本官山镇和吕家河村的摄影集以及几本吕家河民歌的歌集。
之后站长带领队伍达到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进入到吕家河民歌堂,民歌演唱者和传承人早已等候多时了,他们用歌声向大家展示了对队伍的热烈欢迎,接着他们不顾天气的炎热,穿上演出服,为队员们展示了部分民歌,有《十杯子酒》、情歌对唱等,给队员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听了如此好听的歌声,队员们也跃跃欲试,便向一位老师学了一首比较简单的民歌,虽然是说很简单,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不过队员们也不负所望,最终学会了一点点,与老师来了一个合唱。最后,对几位传承人还有老师进行了采访,他们向队员们讲述吕家河民歌是由明朝永乐年间大批民工大修武当山,所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并加以汇聚修改形成的。吕家河民歌绚丽多彩,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含有地域风格浓厚的本地音调,曲调也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分为阳歌、阴歌、长篇叙事歌等,内容十分丰富。吕家河民歌可以说是南北文化的积淀,是历史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以及他们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吕家河民歌现如今采用“民歌进机关,进街道,进学校”的方法不断发展传承。
有北京大学副教授曾说“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而不是僵死的古文化化石。只有这样的民歌村,我们才真正进入一个完整的“民歌文化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全面的认识民歌的全部社会价值。”通过本次活动,让队员们更真实的感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文化传播的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