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拾欢”实践队:
觅琼坑之美,悟下乡之魂
伴随着晨光,出征的钟声在耳畔响起,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美丽中国,振兴乡村”拾欢实践队开启了第一天的旅途。满怀期待的我们在车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一路欢呼,一路前行!
今天的任务是探访琼坑村,调查当地垃圾三级分拣实施情况,了解阳光堆积房的运作机制,采访当地垃圾分类督导员、保洁员、村长,发放问卷调查,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扇,这一个个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垃圾分类现状。通过走访乡村,咨询当地村民,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农村,也了解了农村。
每个活动都让人感受颇深,其中感受最为浓烈的是该村自行建立制度,由党员和村民代表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定时监督管理自己负责的各户人家是否有按要求进行分类。村长告诉我们,由党员落实到户,工作量小,效果好。如遇到不配合的村民,则由党员或者村民代表与之沟通协调。村里每个月都会评出“先进户”(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位)与“促进户”(垃圾分类工作还需改进者),来督促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该村实施这项制度以来很少发生矛盾,村民都愿意积极主动配合。因此,当我们走进村庄时,眼前一片绿意袭来,街道整洁,村民和善,到处其乐融融,在村门口远远望去,群山叠起,云雾缭鍒,宛如“世外桃源”。
第一天的旅程,虽然疲惫,却也充满了新鲜感,趣味十足。让我惊讶的是当地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及程度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据了解他们会定时召开动员大会,由垃圾分类协管员组织全村一起学习。该村的垃圾桶由两个箱子组成,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村民都能准确投放垃圾,再由保洁员挨家挨户进行收集。当我们发放问卷调查时,村民都积极配合填写,并主动上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还有些可爱的村民主动邀请我们去喝茶,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有趣的是每当我们遇见大爷大妈的时候,我们的实践队员主动“出击”,与他们在闽南语的PK中完成了一份我问你答我填的问卷调查。全程笑点不断,还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拿宣传扇。
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脱离课本,接触社会,下乡到村,心情如同台风过后的厦门天气一样,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雨倾盆,既忐忑又激动。经过了一天的努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为让雨露惠及乡村,我们大学生应该加倍努力,为祖国的强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动脑。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为“美丽中国,振兴乡村”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未来的三天,我们会继续前行,共同奋斗,一起进步,悟得下乡之魂!
文字编辑:杨娜
图片来源:吴燕双、李森妮、张育欣、于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7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