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任博文、王永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数人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共同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将中华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小队于7月16日针对王朴烈士的事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目的是在秉承十九大和两会精神的前提下,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继承先贤思想精髓的同时发扬时代精神。
1921年到1949年,风云涌动的中华大地上,四川江北县(今重庆渝北区)人王朴为民族的崛起燃烧着他年轻的生命。这位曾在复旦大学创办《文学报》的知识青年,坚定地站在争取民主、反对压迫的队伍中。
当地下党决定派遣青年返回农村创立秘密据点时,王朴放弃去中原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的机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返回江北县老家为党开辟新的革命据点。地下党员的身份并没有带给王朴任何荣誉与优待,相反,他与母亲捐出全部家产,带着满腔热血投身革命事业。
王朴烈士陵园之行让同学们感受到崇高的爱国精神,王朴宁死不出卖党的举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陵园工作人员介绍道,每年节假日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前来参观学习,会有党员在陵园内宣誓,“选址在此,更有向烈士学习之意。”随后,队员们来到由王朴创立的王朴中学,通过采访讲解事迹的老师,队员们了解到学校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王朴烈士身上的先进思想,采用“理论讲解——实地考察——接轨时代”的方式培育学生,将其爱国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与当今时代接轨。
爱国主义情怀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体现在战争年代,便是一片赤诚投身革命事业。“三下乡”小队拜访了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老先生向大家讲述了八十年代人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壮志豪情。泥泞的猫耳洞、连续高温多雨的天气、地雷密布的地面……“如果环境的恶劣还不足以畏惧,那么身边鲜活生命的突然消逝才真正让人扼腕叹息,战争的残酷也正体现在这里,将生死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老先生说。战友之间的情谊也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老先生的家距离王朴烈士陵园很近,他每天都会散步前去,既缅怀先烈,也纪念战友、怀念往昔那段峥嵘岁月。
爱国情怀在当下,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小队围绕十九大、两会相关内容展开宣讲活动,向群众普及十九大核心精神、传达两会新思想,宣讲活动摆点位置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路口,来往人数多、年龄跨度大,在现场宣传讲解的同时,“三下乡”小分队中宣传组的同学们开启网络直播互动,通过微信平台实时记录宣讲过程。宣讲活动分为三个板块:十九大、两会展区,环保知识展区,红歌传唱展区。
十九大、两会展区有专门的讲解员向群众介绍相关知识,以民生惠及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主要内容。更有队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在伞棚旁的空地上针对十九大、两会的核心思想发表了演讲,过路行人纷纷驻足。
环保知识展区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彩页,对夏季常出现的中暑、溺水、用电等问题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红歌传唱展区内歌声悠扬,《团结就是力量》、《南泥湾》、《歌唱祖国》……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经过的行人纷纷围上前去,不禁与队员们一起合唱。此外还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为积极参与的群众送上礼品。
继往开来是本日的活动主题。继承先贤思想精髓,与当今时代相结合,把握时代强音,积极弘扬先进思想,生物科学学院“三下乡”小队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本日的实践活动,对英雄人物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十九大、两会精神的普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1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