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孙政)7月12日,湖南工学院赴永州江华庙子源旅游扶贫暑期实践团来到了“最美瑶山水”的庙子源村,探寻精准扶贫之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出发,往湘江乡大瑶山行进约120公里,便可来到这个少数民族气息浓郁的瑶族山寨——庙子源村香草源。在翠绿的松杉竹林中,掩映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瑶族村寨。村口一栋崭新别致的吊脚楼游客接待中心和高大奇特的龙虎大峡谷石牌坊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近年来,江华县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江华瑶山山歌多,出门三步歌绊脚。”香草源由于一直隐藏大山中,瑶族的风俗民情还保持得原滋原味.瑶家人的长鼓舞、“跳九洲”、瑶家坐歌坛、山歌对唱、杀年猪、打糍粑等展现了“神州瑶都”的民生底色。在这里孕育着精准扶贫新希望。
为深入调研“旅游+”背景下古老村寨特色的瑶族文化发展模式,旅游扶贫实践团来到了江华县的庙子源村。庙子源村香草源是一个时跨千年的古瑶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该村生态环境优美,瑶族风情浓郁,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原始次森林5万多亩,竹林1万多亩,有风景优美的杜鹃花海8000多亩,有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千年红豆杉,以及黄龙山、龙虎大峡谷、婆婆源瀑布等旅游景点。在这里,可以聆听瑶家人代代相传的“荷马史诗”——《盘王大歌》。瑶族民间歌谣《盘王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音乐、舞蹈、歌谣于一体,被誉为瑶族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在庙子源村活态流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但是庙子源的旅游脱贫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在实践队调研采访过程中发现,庙子源与大多数偏远农村一样存在着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的情况,村里面留下来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在村里并没有合适的职业,没有经济来源,只好外出打工,年迈的父母能力有限,是当地旅游业发展道路上要克服的难题之一。因地处大瑶山腹地离县城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路途崎岖交通不便;此外,当地村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有些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
为了传承推广瑶族民间文化,当地村民先后组建了尤棉歌舞队、跳九洲、龙灯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伍,并多次参加县内外的各种节庆活动,打造了瑶寨民族节庆的品牌,促进了瑶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深受各界的喜爱和赞赏。特别是尤棉歌舞队,坚持挖掘瑶文化项目,充实瑶文化节目内容,参加广西百色瑶族文化旅游节获得金奖;跳九洲表演队参加湘西国际鼓文化节,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真正做到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调研中实践团采访了村里的村干部、村里面的一些村民;并且还学习了特色美食18酿的制作过程。“过去,村里的瑶胞们以伐木为准,我们一般都会到大瑶山里打野鸡、挖药材,大家都管我们叫做‘吃山瑶’。如今国家保护生态绿色资源,禁止砍伐森林。”村支书冯怀军满怀感慨的对实践队员说道,对比分析了全村的历史现状和脱贫的困境,瑶胞们没有收入来源,村里人多地广,全村只有2千多亩土地,大多种植玉米和红薯,经济效益很低,贫困户就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全村基础设施差,瑶胞们的生活质量低,面临脱贫致富的目标任重道远。冯怀军继续说道:“扶贫工作队来了后,现在瑶胞们日子过得好了,也懂得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但‘吃山’,还吃出了“靠山吃山”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这碗瑶寨‘特色饭’,瑶胞们是越吃越舒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4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