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爱我中华”梦之队的脚步虽然没有来到这里,但是我们的心却到达过长征的任何一处地方,四渡赤水战役在当时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然而现在来看,称之为奇兵也不为过。
四渡赤水战役,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四渡赤水战役,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我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主席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学习长征精神,发扬传承下去,用自己的智慧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搜索
复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