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闫振)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中央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并作出“脱贫不脱政策”的承诺,目的就是让贫困群众大胆脱贫,不害怕返贫,然而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很多贫困群众经过政府的扶持后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却仍隐瞒、虚报收入,出现了脱贫不退贫、脱贫不摘帽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贫困群众不敢脱贫、害怕返贫;二是部分群众把扶贫政策当成了慈善救济,对扶贫养成了依赖性,害怕失去扶贫资金。
近日,笔者在皖中农村地区走访贫困户时发现,部分群众家庭或是收入并不符合贫困标准,但却想方设法的要成为贫困人口,或是享受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却有着不切实际的支出。在肥东县大邵村村民丁必功家里,笔者看到他床头放着一台制氧机,氧气管通到蚊帐里。村干部亦提醒笔者,丁必功不宜长时间讲话,且需要吸氧。在翻看其家庭的扶贫手册时可以看到,丁必功家庭的致贫原因就有他本人的体弱多病以及孙子、孙女教育负担,同时他本人一次的医疗保险报销就有一万多元。而在与其交谈过程中笔者得知,他上初中的小孙女却在私立学校就读。当问起他对国家扶贫政策的看法时,他更是连连称赞。
往年”脱贫不退贫,脱贫不脱帽“通常是贫困县、贫困村等为了继续享受扶贫福利、获得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而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财政收入,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提出,各级政府不再争相”贫困“,开始把扶贫纳入首要任务,但类似的问题仍在部分贫困群众身上体现。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志智双扶”可以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可以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精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人,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急,只有因人制宜,志智双扶才能拔掉穷根。
在全面脱贫的攻坚阶段,更是需要注重”精神脱贫“,帮助群众治懒治愚,摆脱”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错误认知,营造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环境氛围,让扶贫成果长久稳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5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