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绩溪7月19日电(通讯员 叶斌 程康)
寻农业发展之路,助乡村振兴之梦:大学生三下乡走进绩溪上庄镇
为响应中共中央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建筑工程系赴绩溪县助力农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入基层,调查绩溪县“三农”工作。调研内容主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深入了解当地对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现状、示范基地的运行等情况,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经验。同时,向当地农民进一步宣传与他们农业生产、销售息息相关的补贴、保险、贷款等惠农政策,协助相关政策切实实施,助力攻坚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本次活动于7月17日正式开始,并计划于7月20号结束。
#三下乡第一天#
志愿者启程,在学校大门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思宇摄
参观农业合作社茶叶生产车间
7月17日实践团队经过半天的奔波,终于到达了绩溪县上庄镇。吃过中饭,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在下午两点十分,事先与合作社负责人联系好后,一行人徒步去了上庄茶叶合作社的茶叶生产车间。
简单的打过招呼之后,调研团队在负责人吴建军先生参观了茶叶生产的流水线,细致地讲解了茶叶生产必备的仪器,茶叶采摘后进行杀青,杀青后将茶叶炒熟,炒熟茶叶必须在200-300度之间,温度低了会茶叶会缩成一团,影响美观;温度太高,茶叶太脆,容易碎。茶叶炒熟之后还有一个筛选仪器,之后会把茶叶进行揉捻,破坏茶叶细胞壁,使得茶叶能够泡久一点,最后因为有水分,会去进行烘焙,需要控制温度,摊凉,最后整形,把它做出形状来,生产茶叶的工艺看起来简单,但是也是有一道道工序的,是耗费时间和体力的。
仪器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的茶叶一个晚上都只能炒出新茶几百斤,但是有了这批自动化仪器,五到六个小时就能完成几千斤的炒茶任务,可以说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及。
实践团队正在参观了茶叶生产的流水线,图中是负责茶叶杀青的机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思宇摄
采访合作社创始人吴建军
介绍生产车间后,实践团队对吴建军进行一个采访,合作社的创办离不开各级农委的支持以及高校专家的大力帮助,合作社多年的经营也不开这些先进的机器。
11年来,合作社对当地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定期举办的农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茶农们解决了种植、采摘的存在的难题,促进了当地的茶叶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的茶农多以五六十岁以上人为主,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留下来发展,培训主要针对中老年人,效果不好”,“茶叶线上销售的宣传成本很大,很多时候都是亏本,想要在线上销售还存在众多困难”,吴建军说道。
在吴建军先生落落大方的谈吐中,我们结束了此次会谈,并拍照留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思宇摄
通过这一天的参观和采访活动,团队成员们对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深有感触,特别是制茶这样一个传统工艺高要求的生产流程,它不像田间作业的农耕机械,可能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稍微有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整个茶叶的质量与口感。在上专茶叶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工作的工人们有着娴熟的制茶技术和丰富的传统手工制茶经验,由他们来操控机器生产,可以把环境的变化因素影响降到最低,让机械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茶依然能够保持着如同手工制茶的色泽、口感等指标。这样一套机械化生产线,不仅能够保留其传统工艺的元素,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也是紧跟了现代化农业的步伐,传承其传统,融入科技,又创新于传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66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