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自古被誉为“浙南桃花源”,其茶叶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分布,春季回暖早的气候特征以及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等区位优势,为茶叶种植的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更宏观、全面地了解松阳茶产业的沿革,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寻迹古村,情满茶乡”实践团走访了一位资深的茶叶农科技术专家——新兴镇茶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关俊老师。李老师自1999年调任至新兴镇,几十年间一直负责茶叶种植技术的问题。 李老师首先向队员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松阳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受到生产任务限制,改革开放前的松阳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当地丘陵为主的地形限制了水稻大生产,却是茶叶生产的一大有利因素。制度放开后,作物种植的限制被打破,松阳人民利用此地区位优势,转而发展利润巨大的茶叶种植。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松阳茶产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生产组织形式也从农村合作社集体生产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转变,松阳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茶叶种植的新模式。这一时期,茶园面积以每年1000-2000亩的速度飞快增长,政府也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而此时李老师调任到松阳县新兴镇,目睹当地茶农憋着一股劲谋发展,但却囿于育苗防虫抗灾等种植技术不能很快铺开局面,他主动承担起茶叶种植辅导员的任务。 “别看现在茶农有什么事也都爱问我,当年啊,我也只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李老师说,他在调来新兴镇之前是粮油方面的农科技术员,对茶叶种植不甚了解。来到松阳后,为了更好地帮助茶农解决技术问题,他化身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有关茶叶的知识。为了了解茶叶生产的习性,他不仅购买大量书籍自学,还亲自种植茶叶进行实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当地的茶叶种植大户请教;同时定期和有经验的老茶农下田,到知名的茶种植基地学习经验。渐渐地,门外汉成为内行人:2008年,李关俊获得了省政府颁布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009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农转化优秀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丽水市“十佳”优秀农技工作者,县十佳优秀农技干部…… 有了这样的经历,李老师相当重视提高茶农的技术水平,时常邀请浙大农科方面的教授为当地茶农种植做理论指导。在他的倡导下,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培训站、社区学校,每年大约进行15-20次教学,每次有一百多人前来学习。通过培训班,政府得以规范茶园种植标准,向农户传达科学施肥,减少农药化肥,防治病虫害,提升鲜叶质量等种植理念。
2008年以来,振通宏等一批茶企业迅速发展,并引进食品生物科技,向茶叶深加工进军。围绕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现代农业区域品牌的目标,把茶叶作为生态富民产业来培育,致力打造松阳茶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松阳茶产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立了全国最大茶叶产地交易市场——浙南茶叶市场,市场吸引外地销售商进驻的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促进了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游客前往松阳茶旅游路线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摄影创作,以新兴镇大木山骑行茶园为例,2017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万,营业收入高达400万元;茶产业链得以延长,茶机制造、茶叶精深加工产品、茶保健品等副产品制造业得到发展。 李老师说,他几十年与茶叶打交道,印象最深刻的是13年的夏天,当时丽水经历罕见的持续干旱天气,高温让不少低龄茶树枯死,茶农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李老师得知当地有一位种茶大户在抗旱方面很有经验,便跑到他家里取经,又和中国茶科所的专家联系,琢磨出一套‘一灌二覆三禁四扑救’的茶叶抗旱技术,那年夏天,茶农靠着这套技术损失降低了两成左右。而如今已年逾花甲的李老师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行走于茶园间,不厌其烦地给茶农辅导、培训、支招。 实践团成员们也总结出几点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启示:县委县政府在机构设置、产业政策、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不断支持,成为产业持续向上发展的坚强后盾;浙南茶叶市场的资源集聚效应为松阳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随着产业发展的成熟,种植、加工销售环节逐渐分离,产业分工不断趋向细化、专业化,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加工技术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松阳茶产业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除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之外,还衍生出茶工艺品制造、茶食品保健品开发、茶渣废弃物作为饲料肥料利用等产业,真正实现了茶叶“全价利用,跨界开发”。
“改革开放为我们松阳县带来了机遇,我们借着茶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叶是松阳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松阳农民的民生致富产业,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茶产业强县,是我们县的奋斗目标。”在采访的最后,李老师如是说道。我们也相信,松阳能够以茶产业为基本依托,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住宿、娱乐等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农村种植业、制造业、旅游服务之间紧密相连,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以及产业链延伸,打造茶农—茶商—游客融合共生的品质示范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6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